我的孩子不只是我的孩子: 親師溝通1+1>2

分享至...

文╱楊亦喬
(中山大佳團隊、佳好+good 心理諮商所 所長)

孩子們進到學校後,從Erikson發展階段論來看,就進入到自我進取或自我懷疑階段,不再是媽媽說,而是以老師說為主要opening,學校老師是除了家裡照顧者以外,新增的一位重要他人。孩子會渴望從老師身上獲得讚賞和肯定,老師所給予的教導和回饋也會影響孩子怎麼看待自己。

老師也是孩子的幫助

教育,不是專於學校的,也不是只有和家人互動。有的家長會發現孩子一進到學校就學到一堆有的沒有的,明明我們在家裡都不會講這些,但是孩子開始會講不好聽的,或是脫口出某一句出人意料的話。這是很自然且正常的,畢竟我們的孩子不是出生在一個真空室裡,也不是溫室裡的花朵,在學校就如同小型社會一樣,他們開始知道各式各樣的人,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不同的個性特質,有屬於自己的喜好和專長。

成長的過程裡,每位家長一定都體會過單打獨鬥的感受,有時候好像孤軍奮戰不知道該找誰討論,因為孩子是我生的,別人到最後都只會說:「你是爸媽,你就是監護人,你要為你的孩子負責。」等到孩子進了學校會發現有一位和我們一樣以教育孩子成為更成熟更好的人的角色出現,那就是老師。到這時候你會發現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在老師眼裡孩子也是他班上的孩子。

家長如何跟老師合作?

可是身為家長該怎麼跟老師們一起在教育的路上邁進呢?每位老師也都從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養成環境、不同的個性特質,老師看學生難道就像家長看孩子一樣嗎?家長心中充滿好多問號,可是又覺得孩子進到了學校就是要信任老師,即使心裡有疑問,也往往說不出口……深怕造成老師的困擾,或是老師對家長的介入產生負面感受,反而適得其反,認為家長在干擾教學,究竟家長和老師間的親師溝通,該怎麼做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呢?

讓孩子準時上學

家長的角色設定,也就是人設很重要。我們和老師是合作的關係,無論遇到怎麼樣類型的老師,我們要知道家長是幫助老師更認識自家孩子的一個教學夥伴,許多我們希望孩子學會的事情,不是只有在學校需要做到,在家裡也同步執行的話,孩子學得更快更好。例如準時上課,這代表一個學習態度也包括做人處事的品格,長久下來,未來工作會讓主管看到你的孩子是個可被信任的人,交友的時候會讓朋友對你有安全感,會因此而擁有一生相伴的友誼。

讓孩子為自己行為負責

我們期待每個孩子都能夠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勇敢去面對和試著解決問題。在諮商工作中我發現越常用耍賴的方式來逃避問題的孩子,大多這類型孩子的家長很習慣幫助孩子去避免遇到挫折,所以孩子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遇到困難就會把責任放到其他人身上,例如:我遲到都是因為爸媽沒有早一點叫我,我考不好都是因為爸媽沒有買我想要的玩具給我。身為家長想必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況且我們總不能一輩子都照顧著孩子啊。

我建議家長能夠適度地讓孩子們在安全範圍裡承擔一點點的辛苦,例如當孩子開始學習如廁時,讓孩子知道如果屁屁沒有擦乾淨會有臭臭的味道,孩子們有過不舒服的經驗,下次他們就會自己擦得更乾淨一點,以確保不會再有不舒服,所以孩子才能夠學會如何正確如廁,而不是讓爸媽到孩子很大的時候還需要幫忙擦屁股。

當孩子的翻譯機

家長可以做翻譯機,不適合做傳聲筒。當老師在學校下達了某個作業指令,孩子可能沒有經驗會有害怕挫折的感受,或許回家會責怪老師做了超乎自己能力的要求,孩子會在家裡吵爸媽去跟老師說他做不到,要老師為他做出調整。許多家長不忍孩子受挫,就會質問老師的教學安排,甚至會硬性要求老師刪除或修正此全班一致性的教學內容。我的建議是,家長可以在家裡一對一先和孩子討論,孩子的困難是什麼?了解孩子的想像是什麼?家長或許可以用電話和老師核對這次作業的標準和操作的方式,轉頭再和孩子解釋老師這項任務的細節和做法,降低孩子的焦慮和不安,也能把老師的教學先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如此孩子就能更快更有信心的學會這項能力。

假如孩子仍然有不確定或做出來的結果不如孩子預期,鼓勵家長可以邀請孩子去向老師反應,因為唯有孩子練習主動表達,老師才能透過跟孩子的對話裡去釐清孩子真正的困難在哪裡,進而從師生的討論裡找到替代的方式或是解套之道。

因為家長不是老師,無法幫老師決定或設定教學的標準和實際了解教學的內涵。而老師也不是家長,無法事先有充分的時間和孩子一對一的對話,所以難以第一時間就知道每位孩子各式各樣不同的糾結點,透過家長的翻譯功能,可能很快就能抓到老師所教的為何,並且用最適合孩子的話語引導孩子成功完成作業。

從以上的例子,想必大家都有各種不同的情況想要創造出1 + 1 > 2 的教育默契,別忘了,每一個角色對孩子都十分重要,家長很重要,老師也很重要,只是在不同的場域裡各自都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力。家長千萬別小看自己,因為家庭教育是孩子一出生就接受到的,家長是家裡的小老師,而老師是孩子在學校裡的父母,由此可見我們的孩子如果在良好的親師溝通裡一定會學得更好,不但對自我的概念是好的,看到自己在意的爸媽和老師有良好的關係,更是從中學習正向的人際互動,對孩子美好的發展是一個最好的示範。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