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急轉彎首部曲:覺察是改變的開始

分享至...

正視自我情緒需求

中山大佳團隊、佳好 +good 心理諮商所所長 楊亦喬

現代人越來越正視情緒對我們的影響力!過去教育並不重視情緒智商,然而當社會越來越多人即使有高 IQ,卻是低 EQ 時,我們會感到困惑,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為什麼這些擁有好工作或好學歷的人,他們的情緒卻如此不堪一墼?或是帶來毀滅性的破壞力?

負面情緒就不好?

我常常會聽到人說,不要那麼情緒化,好像我們把情緒貼上負面標籤,只要有情緒,特別是負向情緒,就容易讓人生厭或是拒絕,這個論點只對了一半。的確,負面情緒,因為是負面的,所以我們自然會有否定或抗拒的反應,但我們不可小看在我們身上的每一小部分,情緒不分正向或負向,都是屬於我們的一部分。

就像我們的身體上有毛髮,雖然看起來很微不足道,但毛髮卻有許多功能,可以保暖、也能防禦。所以我們的負面情緒某種角度來看,也是身體的一個保護因子,例如:我們遇到危險,感到害怕才會避免去接近傷害。我們怎麼看待一個事物,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過去我一直覺得核廢料是無用的是污染的,但是核廢料卻是製作核武器的材料,核武器的威力十足,我們可調整眼光來看我們所不認同的,或許它被創造在這世界上就有屬於它不為人知的價值。我們願意面對情緒,不是要怪東怪西、怨天尤人,而是願意去了解自己究竟怎麼了?很多時候,我們越不了解自己的情緒,就會越被情緒拉著走,以至於我們失去了自我控制感,也失去了我們所珍重的關係。

認識情緒

認識情緒有三步驟。

情緒急轉彎

因此,有負向情緒並不是壞事,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從這件事裡有所學習。過去我們對情緒的迷思很多,有人會覺得要把情緒壓抑住或是另一個極端的認為不能壓抑情緒,要盡情發洩情緒。很多事情並非二分法,而是我們從表面的狀態來思考內在的意涵,對我們的意義為何。

透過情緒學習成長

我們先理解情緒是有功能性的,有情緒是正常的,適當的表達情緒是需要學習的,表達情緒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也可以更認識他人。如果我們的情緒沒有被關照,就會成為一個情緒按鈕,就像是一個地雷,有事沒事就會爆炸。

我們應該不希望我們的人際關係,成為一個擁有很多情緒地雷的人,別人跟我們相處就會誤觸地雷,然後就會讓人想保持距離或是自己也因此感到疲憊不已。就像整理家務一樣,如果不整理就會顯得凌亂或是滋生細菌,甚至住在裡面的人會生病或混亂;願意花時間打掃家裡,願意去正視自我情緒需求的人,他的人際關係和身心都能夠健康。

我提到的情緒按鈕包括了幼年經驗、個人性格及期待需求。長期和兒童工作的經驗裡,不免會遇到受到家庭暴力的個案。有一位經常過度責打孩子的媽媽曾和我分享,她其實很不喜歡打小孩,但是她就是被打大的。她發現自己對於聲音的反應很大,只要孩子不經意的喧鬧就會引發她的不爽,她慣性就要打小孩才能降低情緒。她知道不能這樣打小孩,但是不解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失去控制、這樣無法忍受。

後來,我們進一步聊媽媽的童年經驗,媽媽才提到目睹自己父母爭吵的畫面,她對噪音帶著恐懼,她小時候很想要制止父母的衝突,但是她卻無法做些什麼,她心中也帶著憤怒,氣父母沒有給自己美滿的家庭、氣自己沒有生在幸福的環境裡、氣自己沒有能制止衝突的發生等等的非理性的想法,等到她有了自己的小孩後,她把過往的不滿和想控制的需求帶到教養裡,以至於她成為另一個施暴者。

當媽媽察覺到現在的教養關係受到幼年經驗與期待需求的影響,她檢視自己個性也有完美主義,她在意他人怎麼看待自己與小孩,所以她希望小孩可以乖乖的不要喧鬧,可是她卻忽略孩子年紀小,本來就有活動和表達的需求,而且孩子其實並不失控,而是她反應太大,甚至她也發現當自己穩住情緒能好好說的時候,溫和的語氣就能讓孩子安靜下來,以至於她發現過去家庭帶給她的負面影響,從她這一代就可以開始產生改變。

當媽媽照顧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時,她下定決心用正向管教孩子的方式,安頓好自己的情緒,而非用暴力來解決,她就能更欣賞自己,同時和孩子的關係得到改變,我相信她的孩子也會因媽媽的改變,而學習到如何與情緒好好相處,以至於無論在學校生活或是未來就業,都可以學習到要如何擁有好的人際關係。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