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的支持網絡與自我照顧

諮商心理師 鄭翔好

父母的支持網絡其實可以很多元……

為人父母的支持網絡

在生活與實務工作觀察,單打獨鬥、埋頭苦幹的父母,很容易在教養育兒上感到疲乏、無力。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父母的支持網絡可以是:教會的父母小組、幼兒小組、鄰近住家的親子共學團、媽媽群組、父母讀書會、家長成長團體、親子團體等。以下分享支持網絡、教會與社區資源在我育兒路上的幫助與祝福,依照孩子年紀、孩子與我的需求,參與依序如下:

媽媽小組

在恩哥 2 歲多、愷弟 5m 時,我帶著恩哥愷弟去參加教會舉辦的「嬰幼兒媽媽小組」,聚會時,師母會帶領選定的育兒書籍,每次討論一章節,媽咪們有許多育兒實務問題的交流。如:關於安撫物的運用、製作嬰兒副食品(食物泥),就是其中熱心媽咪和我分享的育兒好方法!當我在照顧愷弟小睡時,很感謝教會師母即時伸出援手,唸繪本給恩哥聽,陪伴恩哥,帶給我貼心的幫助。

幼兒小組

在恩哥 3 歲多、愷弟 1 歲多時,朋友邀請我加入她們教會的「幼兒小組」,聚會地點輪流在參與者的家中進行,前面一小時由主責的媽咪帶領幼兒詩歌/音樂律動、禱告練習、聖經生活化與體驗活動,中午每位媽媽帶一道菜,大家一起愛宴,餐後孩子們一起玩玩具!

這個聚會對身為媽媽的我,最得滋養,因為會有不同專長的媽咪輪流帶領,當次沒有帶領的媽咪們僅需要在旁輔助,可以稍微輕鬆喘息一下,且每週都可以吃到媽咪們的拿手好菜,當孩子在玩耍時,媽咪們也能聊聊,讓人感到放鬆。在這個聚會中,我也觀察到孩子們展現許多不同的特質(如:「專注」、「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衝動」、「活動量高」、「害羞」、「友善」……),媽咪們有不同的教養與處理方式、著重與在意的點也有所不同。

親子共學團

在恩哥約 4 歲、愷弟約 2 歲時,鄰近的社區媽咪,邀請我加入由 3-4 位媽咪帶著雙寶自組的「親子共學團」,聚會地點輪流在彼此的社區遊戲室和家中,進行的程序:大肌肉活動(社區遊戲室自由玩耍)→媽咪輪流帶領活動→一起愛宴午餐(媽咪輪流預備)→自由時間玩玩具(練習分享玩具、一起玩)。

我們自組的「親子共學團」,沒有請外聘講師,都是由媽咪們依照自己的專長、興趣與嗜好輪流帶領孩子活動,如:音樂律動、敲打音樂、藝術創作、手作、包水餃、造型饅頭、做壽司、pizza、餅乾……等)。當次沒有主帶活動的媽咪,則協助預備午餐,孩子們在「親子共學團」有玩、有吃、有體驗、有學習,很開心與喜歡,恩哥也結交了與自己同齡的好朋友,直到如今都是最要好的知己好友。

我負責一系列情緒繪本的帶領、分享討論與體驗活動。一同參與的媽咪給予我許多回饋與肯定:

① 看翔好一打二,還能喜樂享受育兒,對恩哥愷弟的教養是有方法的。
② 翔好在「親子共學團」回應孩子間的衝突與負面情緒的方法,比看坊間知名教養書更有幫助!
③ 觀察恩哥愷弟表達能力很好,能夠主動提問、勇敢清楚表達自己的需要與感受。

因著「親子共學團」的投入與參與,我們對彼此有更多的認識與信任,在群組裡,我們除了討論每週的分工及預備進行的活動,更會敞開彼此分享家庭生活、夫妻關係、婆媳互動,彼此有共鳴、普同感、相互鼓勵與肯定,身心都能得滋養!自組的「親子共學團」不僅讓我擁有親近的媽咪朋友,更孕育了《好好老師—做孩子『情緒教練』》系列課程,籌辦家長成長團體」希望提供一個專業與安心的場域,協助家長「親職能力的建構」,最貼近育兒現場實務問題的討論與和處理,陪伴家長走一段不孤單的育兒之路。

媽媽群組

學生時代我有幾位相當要好的女性朋友,結婚前我們每年都會相約一起旅行與共渡生日,婚後與育兒大家分散在各地,拜網路之賜,我們組了個好友群組,好友常和我們分享與推薦很棒的教具、教材、繪本、書籍,這為我節省許多搜尋的時間和心力,當我有需要,也常 call out 諮詢好友。我們也常在群組裡分享我們在婚姻、婆媳和教養上面臨的議題與難處,彼此陪伴、鼓勵和安慰!久違多年的實體旅行,終於在今年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在露營中再次相聚!

珍惜你與配偶的關係

照顧年幼的孩子需要耗費許多的時間,常讓父母感到精疲力盡和沮喪,總覺得沒有多餘的時間留給自己。孩子幼小時是婚姻關係很容易受影響的一段時期,照顧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婚姻是一生重要的投資。夫妻一起做計畫,刻意經營夫妻關係,為彼此做有意義又充滿愛意的事。如:每週有個半天,分別時間規劃「專屬夫妻約會時間」,可以一起早午餐、下午茶、燭光晚餐或看場電影(在家看影片也很好)、彼此按摩,重要的是關注對方,聆聽彼此的分享(如:最近的心情、感受、想法或期待),滋養彼此的情感,聊聊家庭生活與教養,彼此討論出共識。

父母要安排獨處的時間沒那麼容易,不管有多麼困難,鼓勵父母要把婚姻放在首要的位置,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即是「夫妻恩愛穩定的關係」,孩子需要看到你留時間給自己和配偶。再過幾年,孩子陸續離開家,家中只剩你們夫妻二人,但願那時,你們兩個不是陌生人。

父母須為自己灌注能量

父母為了滿足家庭與生活所有的要求,很容易忙到暫時擱置自己的需求,甚至完全忽視,這容易讓父母感到疲憊、壓力過大、不勝負荷。有效、慈愛的教養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需要有充分休息與冷靜地你,照顧好自己跟照顧好孩子同樣重要,下列幾點供參考:

做好時間安排和運用

紀錄自己如何使用與分配時間,重新調整優先順序,為人父母的你,需要先有足夠的睡眠與休息,才能讓你更快樂和有效率。

列出需求清單

在安靜的時刻,花些時間思想你的需求,列出能讓你充電的事項清單,當孩子在上學或睡覺時,將這些寶貴時間用來從事一些需求清單上列出的事項(如:讀一本好書、泡澡、打電話和朋友談心、運動……等),讓你的需求清單更可能兌現,獲得滿足。

為重要的關係分別時間

與關心你的大人交談特別能讓人提振精神,可以和配偶商量,輪流照顧孩子,讓你們各自有獨處的時間、各自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也可以和喜歡的夫妻或家庭一起渡過特別的時光。有對夫妻商量,每週有 1-2 個晚上各自輪流在家一打二,讓另外一個人可以喘息一下,先生會利用這個空檔和朋友一起運動打球,妻子則會用這個時段,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或和朋友聚聚聊聊。

定期做你喜歡的事

分別時間從事讓你感到有活力和快樂的事情,興趣嗜好和運動對於精神和情緒健康非常重要,如果你能在自己的幸福上投注時間和精力,更能成為有耐心的父母,就算每天只花 20 分鐘做某件喜歡的事,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當我有規律的運動)在孩子上游泳課時,我在一旁的水道游泳),會幫助我有較好的體力與穩定的情緒。

照顧自己不是一個選項,沒有它,自己和家人都會受到傷害,孩子會感受到情緒能量,疲憊和怨恨不會幫助孩子成長,反而讓全家人流失家庭生活的樂趣與快樂。父母容易把花在自己身上的時間視為「自私」,家長需要在父母的責任之外,單純做一個成人,恢復精力、重新得力。長遠來看,花時間照顧自己會使自己與家人都受益。擁有健康、受到良好支持的父母,會讓孩子更能夠成長茁壯。

※ 參考資料:
簡 ‧ 尼爾森、謝瑞爾 ‧ 愛爾文、羅思琳 ‧ 安 ‧ 達菲合著,陳玫妏 譯(2018):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 理解幼童行為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茱迪 & 傑克 ‧ 柏斯衛、邦妮 & 唐 ‧ 派柏 合著,藍慈理 譯(2006):做你孩子成長的鷹架:關係—增能教養模式。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