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妳擁有自己的名字

分享至...

北海岸志工 吳秉瑮

媽媽只吃魚頭,不吃魚肉?

以前常常聽過這樣類似的笑話:「某天,一個長大成家的兒子邀請媽媽來家裡吃飯,面對一桌的好菜,兒子為了表孝心,馬上夾起整塊魚頭給媽媽:『媽,從小家裡吃魚的時候,妳從來不吃魚肉,只啃魚頭,我特地先把魚頭留給妳,讓妳吃得開心!』沒想到媽媽一臉無奈,嘆了一口氣:『兒子,有誰吃魚不愛吃肉只吃頭呢?那是因為我疼你們,寧願把好吃的都留給你們,沒有留給自己啊!』

雖然是個笑話,但卻深深描繪出「媽媽」在家庭中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幾乎就是「媽媽」的代名詞。尤其對於現在 30 歲到 40 歲左右族群,有孩子的女性來說,她們的母親、上一代的女性,就是這樣為家庭為孩子犧牲奉獻,並且或多或少將這樣的期待,繼續加諸在家庭中 30 歲到 40 歲這群年輕媽媽身上。使得這一代的媽媽們,在與傳統社會文化對媽媽角色的期待及變遷的現代社會文化中,不斷自我掙扎、自我矛盾、自我懷疑,難道當媽媽之後,就注定要失去自我嗎?

「媽媽」從來就不是個職業

筆者有兩個相差四歲多的可愛貼心的女兒,雖然年紀差距較大,但姊妹之間的爭吵依然不少:計較誰先去洗澡、晚餐吃什麼、使用 3C 產品的時間必須一樣多等等,彼此爭風吃醋搶著跟媽媽說話的情形也常常上演。此外,因著讀書的年級差得較多,上下課與作息時間不同調,我們的家庭生活也是天天都在跟時間賽跑。

在筆者第一胎出生時,剛好搭上政府通過育嬰津貼制度,在先生的支持下,意外開啟所謂「全職媽媽」的生涯。但,「媽媽」有分「全職」或「兼職」嗎?筆者一直對於「全職媽媽」這個稱呼很不解,媽媽應該是個角色身分,並不是職業。筆者在請育嬰留職期間,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適應 24 小時在家照顧孩子的「媽媽」身分。因為一開始沒有育嬰的經驗加上太想趕快調整孩子的作息,我發現我無法順利與從我肚子裡生出來的小嬰兒相處,一度懷疑自己是否做了錯誤的決定?是否應該將「育兒」這件事交給專業的保母還比較正確呢?

幸好,我試圖用與生俱來的母愛讓自己有勇氣面對問題,在不斷向醫院諮詢、閱讀書籍、尋求同齡家人朋友的經驗之後,找到自己育兒的平衡點。但在育嬰假結束後回歸職場工作的我,依然面對著不同階段的育兒挑戰,即使我在工作中,我還是我孩子的「媽媽」,一樣要面對成長發展的問題、孩子的接送問題、生病看病的問題……。無論全時間在家庭或白天在職場工作、下班回到家庭的女性,媽媽的責任都是全天候不間斷。「媽媽」,是一個「擁有後就跟著一輩子」的身分,哪是個職業,哪有「下班」的時候呢?

「我的生涯規劃」不是「我的」?

在筆者的職場生涯中,曾經有一小段時間做過保母的工作。這從來不在我的人生工作清單中,我也不是因為對育兒產生了多大的興趣與心得,我的職涯會岔出這條路,只是單純為了能自己照顧孩子,一邊又能有收入。我想了很久才想出這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能解決孩子在外婆家不適應、保母難找的問題,既然保母難找,不如我按著自己原本的學歷條件去考保母證照,成為保母。之後,孩子終於大到可以上幼兒園小班,我轉職到一般朝九晚五的工作;豈料一年後懷上了老二卻需要安胎,我又因此離職休養。

「媽媽」的確是個「擁有後就跟著一輩子」的身分,沒說錯吧?這個身分好像大到已經蓋過原本的自己,生活已經不由得要繞著孩子打轉之外,現在連自己的生涯規劃也得以孩子為中心了。筆者在照顧兩個女兒的過程中,總括起來也歷經了六、七年在家擔任家庭主婦的時間。當孩子們過了嬰幼兒階段,我也陷入了自我懷疑:「孩子長大了,那麼我這個媽媽若還是待在家中,好像價值感也降低了!?」我認為自己在家庭中失去了某種價值,但又找不到自己在社會上的定位。此時另一半的介入及參與非常重要,我與先生一起討論,為自己重回職場做預備。雖然之前看似我的職涯被迫以孩子為中心,但也因為不設限自己的可能,成為家庭主婦的這些年,斷斷續續地也讓自己培養了新的興趣:烹飪、手作羊毛氈、說故事技巧、擔任生命教育志工老師等等,加上之前考取的保母證照,以及過去職場的專業經驗,我的焦慮感漸漸得到緩解。

是「媽媽」,但也是「我自己」

雖然筆者的職場生涯規劃在成為媽媽之後,看似不是「自己的」規劃,但當坦然接受「媽媽」這個身分在生命中時,我發現這個身分也正滋養著自己的生命歷程,讓我有機會省思自己的生涯,也釐清自己最看重或最適合的到底是什麼。每一個媽媽的樣子也都不盡相同,「媽媽」這個身分應該是被包含在「自己」之中,「我是誰」也就定義了「媽媽」這個角色會如何被展現出來。曾經在一本書上讀過一句話:「媽媽是營造家庭氛圍的關鍵人物」,說明了「個人特質」可以在媽媽的角色身分中得到發揮,「媽媽」的價值不是用犧牲奉獻才能證明出來,每個被稱為「媽媽」的女性,都可以運用自己的特質帶出美好獨特的家庭氛圍。即使是媽媽,我還是可以是「我自己」,不要輕易自動忽略身邊其他「關係」:夫妻關係、朋友關係,甚至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在媽媽的身分中認識這個新的自己,發展新的興趣才華,揉合出新的可能。

筆者現在是一個研究所全修生,在清楚自己未來的目標及方向後,就勇敢地往前方的路邁進。在這過程中當然也受到上一代長輩的質疑,認為筆者怎麼能放得下家庭去讀書,為了自己要圓夢而「拋夫棄子」。但筆者這樣的決定,除了有先生的鼓勵之外,最讓我驚訝的是,孩子們居然非常的支持。

生命的奇妙就在於此,生命是會長大、成熟的,筆者透過這件事才發現,孩子也期待她們的媽媽能愛自己,並且活得快樂。一個懂得照顧自己、接納自己並勇於活出自己的媽媽,孩子都看在眼裡,並且這就是對她們最好的身教。孩子真的會有長大的一天,有一天我們都會發現,給予的人不再只有自己,在與孩子互動之中,媽媽也在接收著孩子所給的愛的養分,我們擁有的不是一個「只是被照顧著的孩 子 」, 而是多了與自己產生緊密關係的家人。

母職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