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一起作家事

分享至...

【家人健康】

職能治療師 鄒佳和

訓練孩子從做家事建立成就里程碑!

伴隨哭聲來到人世的孩子,一步步成長的階段中,父母始終需要保持充滿能量與勇氣來面對小孩突如其來的挑戰,有半夜起來餵奶、洗奶瓶的辛苦,起床後看到濕掉的床單,不肯乖乖吃飯或是一口含到快要酸掉又不肯吞下的食物。

父母的修行從孩子呱呱墜地後就開始了,說到底就是即使孩子處在豬狗嫌的階段,上一秒還在臭罵小孩的調皮搗蛋,事情一過,身為父母的我們還是會擔心小孩冷了、餓了,我想,全天下的父母都會有一樣的體驗與心境吧!

童年早期 我要自己來!
年歲漸長,稚嫩的孩子會說的話多了起來,好奇心驅使下,什麼都想參與一些,漸漸地提出了:「我也要自己泡牛奶喝」、「我要用大人的筷子」、「我也會用吸塵器打掃」這些要求,急於表現自我的能力,向大人證明自己已經不是當年需要人抱著的孩(其實有時候也會要討抱抱),這就是個孩子想學習成長獨立的徵兆,一個進一步發展的關鍵點。

「社會心理發展階段」理論的艾瑞克森提出了自我意識發展的八個階段,其中, 4-5 歲間的「童年早期」是在孩子進入學校前,受家庭影響深遠的一個時期。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起以往已經有較多能力的發展,有著更好的理解力、操作技巧、肌力耐力,並且在一些家庭中,這些孩子還有弟弟妹妹等其他成員,或多或少的也被賦予了哥哥或姐姐的家庭角色,也許是為了自己的「面子」或是展現出自己的成長,這時候的孩子想要表現得更多,透過仿照家中大人的行為,化妝、煮飯、打掃等,藉以展現出「我現在也可以了喲!」。依照艾瑞克森的理論,在這階段達到良好發展的孩子將會學習到「主動性」,並且有著較為積極且進取的個性。

家長切勿阻擋學習機會
既然這是個容易受家庭影響的時期,許多模仿大人的行為在這階段是常被觀察到的,就好比家長做什麼事,小孩都想插一手,你煮飯,他想在旁邊洗菜玩水;你曬衣服,他也在旁邊一起把衣服從洗衣機拿出來,這樣的舉動是可愛的,但前提是洗菜沒有把廚房地板弄得到處是水,剛洗好的衣服沒有被掉到地上。於是,工作忙碌加上時間緊迫,往往大人們就下了命令:「走走走,去客廳玩玩具或是去看書。」

說起來慚愧,身為一個治療師,有時候敏感度還不及我的太太。在我還把女兒看作小寶寶而拒絕她來幫忙的時候,我的太太卻提醒了我:「讓她幫忙,也是一種學習啊!為什麼不讓她試試呢?」仔細想想,所謂的學習,真的是雙向的,孩子學習新的技能,家長學習如何放手跟引導孩子,家長的過度保護和畏畏縮縮才真的是縮限孩子發展的絆腳石呀!

作家事幫助孩子學到課本以外的
讓孩子「作家事」雖然有搞砸的風險, 卻也是個全方位的訓練,從生活技能練習、自我引導(如何做、怎麼做才能做得好) 甚至到責任賦予,讓孩子自然地內化家事分 工。從小事著手,培養出自己也是小大人的 成就感。

起初,一定會有家長要時時刻刻盯著看的壓力,甚至會有種「算了!我自己來好了」的衝動,不住地忍著各樣心中的小聲音,終於孩子小心翼翼地完成了工作,迎來了全家一起的歡呼聲!老實說這真的考驗家長的機智,最主要的是如何將家事的內容拆解成不同步驟,並且挑選或是簡單化成孩子可以參與、執行。千萬記得,起初著眼的重點在於孩子的「參與」,雖然成功的經驗多少都是父母協助下達成的,但這著實地在孩子的內心建立了實實在在的成就感,並且也是家庭成就的重要里程碑。

拿我們家的例子好了,在家中揉麵團做麵包跟沖泡咖啡一直是我們家的日常,起初孩子們靜靜地待在旁邊看,哪天不知道怎麼地想到了自己也要參與,就在大女兒 4 歲的時候第一次體驗了揉麵團烤麵包的過程,想當然一定會搞得手忙腳亂,但做好心理建 設,就沒再怕囉!

先用孩子聽得懂、能理解的方式,讓她小心翼翼地在鋼盆中倒了麵粉,足量後立即喊停,多一點少一點難免,但也讓孩子注意到重量與數字的變化。接著加入適當的水與油,鹽巴和糖以及酵母菌,讓孩子親身體會不同的食材和放入的順序。示範揉捏的方式後,讓早已迫不及待的孩子盡情的捶打按壓麵團,這時候就讓她盡情的發揮吧!重複幾次的揉捏與靜置發酵後,終於可以將麵團送入烤箱,隨著撲鼻而來的麵包香氣,孩子的 臉上早已露出滿足的笑容。

在這例子中, 4 歲的孩子要做麵包,打翻麵粉,加入過多的其他食材,甚至揉麵時掉到地上都是常見的事,但只要規劃好步驟,讓孩子試著一步步按指令進行,最終的成功經驗,會更加深練習自我控制來按步就班完成指令的概念,這親身經歷會讓孩子學到書本無法給她的體驗,「專心的練習自我控制、引導」是這個家事活動的核心價值。

諸如各項不同的家事,折棉被、曬衣服、準備晚餐的碗筷等,在日常生活中不時加入這樣小小的練習,不知不覺中孩子便成長了許多。讓孩子試試看,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改變的。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