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之道,三個心態, 讓自己成為好父親

分享至...

彩虹愛家祕書長 陳進隆

教養真正的目標是甚麼?

莊子曾提出「道術」觀念,呼籲人們不要只注意技術性、功利性與局部性的「術」,而要先關注系統性、原理性與全局性的「道」。現在很多書籍都在教導家長成為好父母的技巧,卻忽略成為好父母的關鍵思維。畢竟父母本質沒有優化,只學習技術的優化,孩子是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的。

孩子不屬於你

為父之道有三個重要觀念,第一是「孩子不屬於你」!孩子從你而出,但孩子不是父母資產,孩子在未成年前,父母擁有監護權,卻沒有孩子的所有權。孩子有獨立的人格是獨立個體,有他自己的個性、天賦,將來的人生也是由他自己承擔責任的。父母對孩子教育就是有天他能成為負責任,好品格,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華人父母有「養兒防老」觀念,為了孩子著想,提前幫孩子做許多規劃,卻沒問過孩子想要什麼,造成許多親子間的不愉快!

有些父親把光宗耀祖成為教養的第一目標,或把自己遺憾交給孩子來完成,把孩子往大家公認的榮耀方向推動,就像大家認為蘋果比較討人喜愛,就塑造自己的孩子成為蘋果,而沒有想到孩子可能是蓮霧或番茄。

家長要先有榜樣

孩子的未來是他自己的,是世界將他託付給我們養育栽培的,家長應該讓孩子適性的發展,充分發揮潛力來貢獻社會,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家長教導孩子孝順父母,但不是絕對的順從,而是家長先有孝順父母的榜樣,讓孝順文化代代傳承,這樣他們孝順父母就會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培育孩子有好品格

猶太人古老諺語:「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教養孩童的目的是使他走當行的道,讓他在童年時就有美好的生命信念,懂的愛自己、愛他人、愛環境、愛生命。用這樣的觀念培養敬虔後裔,孩子會成為世界的祝福。

十八世紀美國清教徒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1703-1758),和妻子育有八女三男,他們用聖經原則教導子女。學者調查後代約有 800 人,其中一位是美國第一夫人;三名參議員;三位州長;十三位大學校長;三十名法官;六十五名教授;八十位政府官員;100 名律師;100 位宣教士、牧師及神學家。

父母是按天份培育孩子,父親又是培育孩子最關鍵的人物,因此父親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鼓勵,激發,引導兒女。(未完待續)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