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的愛-來自德國家庭的友誼

分享至...

【名家專欄】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助理教授 潘榮吉

旅德留學十年期間,我深深受到德國家庭的接納與照顧……

1990 年我到德國求學,在未申請到學生宿舍前,住在一對德國老夫妻 Hermann、Ella 家中,也認識了一位獨居老太太,這三位長輩在我求學與建立家庭中,深深影響了我!

老夫妻的愛
在德國的家庭裡,當孩子成家離巢後,父母通常會把兒女的房間整理出租,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一方面有房客也多個人陪伴。

這與我在台灣看到的中老年父母家庭生活不太相同,大部分的父母即使兒女結婚了,都還會保留房間,以供他們返家過節居住,當然更期待兒女頻繁造訪過夜,分而不可分的中老年父母與成年子女關係是台灣家人關係的特色。

原來愛可以這麼大
Hermann、Ella 這對夫妻對外國人十分友善,由於觀察到外國人在語言上適應的困難,他們不但樂意將房間出租,更會主動提供在地生活的德語協助。特別的是,他們的女兒是名在奈及利亞長期服務的醫療護理宣教士,所以客廳的陳設和典型德國家庭迥然不同,懸掛著各式各樣的非洲鼓,散發出濃濃的非洲風。

此外,他們教會也經常為外國留學生及難民,提供無償的德語課程, Hermann、Ella 和另一對夫妻則每週輪流在自己家中,為外國學生及難民舉辦德文查經的家庭聚會。當時非洲每年已有一些政治難民抵達德國, Hermann、Ella 不僅主動關懷難民生活的事宜,並協助他們填寫繁複的德文居留相關文件,極盡照顧之能事,甚至還認了一位非洲難民為乾兒子。

他們開放自己家庭接待遭患難的人之生活模式,給我很大的啟發,也間接影響我的家庭生活直到如今,無論是在德國接待留學生或目前在家中開放家庭聚會,已經成為妻子和我生活的常態。

分享的甜美
邀人到家中喝下午茶,是德國人最常見的社交方式,通常主人會自己動手烘焙糕點,為了幫助留學生適應德國生活, Hermann、Ella 也會邀請我們去學習如何烘烤蛋糕。

申請到宿舍後我搬離原住處,結婚後亦仍會偶爾去看望他們,孩子二、三歲時,有回我們全家去拜訪他們喝下午茶,只見 Hermann 慷慨地拿出自己童年的玩具和我的孩子分享,同時娓娓道來這些玩具後來是如何陪伴他的孩子、孫子成長,歲月雖然在玩具上留下些許的痕跡,卻未曾造成明顯的毀損( Made in Germany 的產品向來以堅固耐用聞名)。從 Hermann、Ella 身上,我看到這也是他們珍藏生命記憶與傳承的方式。

獨居老太太的愛
除了 Hermann、Ella 外, 我們更頻繁造訪一位獨居老太太 Oma(即阿嬤之意)。我們認識 Oma 時, 她已經超過八十歲, Oma 的腳趾有些變形,所以走起路來不太方便,然而她選擇自行車充當交通工具,因而可以不受限於身體不適。事實上她不只行動自如,還定期到老人院服務比她年紀大的長輩。

不放棄學習
每次我們去拜訪她時,都會詢問她的健康狀況,Oma 總是據實以告,清楚訴說身體諸多疼痛,但她卻不會停在抱怨的情緒,而是坦然接受老化的必然現象,轉而從生活其他面向獲取快樂。

Oma 喜歡閱讀,每次都會主動分享近日從書中領略的新觀點,當年我還不知道「終身學習」這個專有名詞,而她絲毫不受年齡影響的好學態度,深深印刻在我心,使我期許自己也能常保學習的熱情。

Oma 唯一的孫女早已大學畢業,因此特別鍾愛我們兩個幼小的孩子,孩子的一舉一動總能博取她的歡心。由於我們會定期去拜訪她,她可說是一路看著兩個孩子長大,Oma 不只一次向我們提說她覺得自己太幸運,可以再次看見孩子蹣跚學步、牙牙學語的發展過程,也深為孩子的祖父母未能參與孫子女的成長感到惋惜。

無價的禮物
聖誕節是德國年度最重要的節日,大部分人會改變家中陳設以迎接聖誕,一次在聖誕節前夕,我們拜訪 Oma 時,她將一只掛在牆上的「聖嬰耶穌與約瑟、瑪利亞」的圓盤摘下來送給我們作紀念。

Oma 強調這是名家署名的限量珍藏品,當下我們自是不敢接受這份昂貴的禮物,她的回答至今都還縈繞我心:「生命會有結束的時刻,美好的事物卻值得分享傳承。」施予、接納、學習、感恩讓 Oma 的晚年生活充分展現遲暮之美。

在德國求學的十年,可謂我生命中的黃金年華,不只完成了學業,建立了家庭,也看見生命不同的展現型態。或許台德文化有所不同,無法一體適用,但看見他們對人性的尊重與接納、慷慨與施予,至今依然是我生命中莫大的祝福。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