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不說 我怎麼知道你的感受(上)-翻轉腦袋、運用新觀念

分享至...

【特殊教育】

藍海曙光.語言治療師 李芝瑩

幫助孩子說出感受,你知道有多重要嗎?

由於社會大眾的觀點逐漸改變,「增加 EQ(情商)」也逐漸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雖然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一切順利,但事實上孩子會面臨的挑戰,永遠比我們想像得多。

環境中的人、事、物都可能是引起孩子情緒的原因,然而孩子處理情緒的能力尚未成熟,往往需要家長來協助,此時若是孩子無法好好說出自己的感受,都用哭鬧、發脾氣的方式表達,家長除了要先讓自己冷靜以外,還要想辦法讓孩子冷靜下來。這樣的狀況若是一再發生,影響的不只是孩子自己,連身邊的人也都會一直被影響。

因此我想以語言治療師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該如何幫助孩子說出感受呢?

翻轉腦袋的觀念
一般來說,大人都會想先處理情緒問題,我在治療室最常聽到的是:「老師,怎麼樣才能讓孩子不生氣?」「跟他說過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呀!」或是「小孩就一直哭,問他又說不清楚,我怎麼知道到底是為什麼?」但外在顯現出來的情緒問題,就像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下面還蘊藏了孩子的感受。因此我會建議家長,不要只執著在外顯的情緒問題,應該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感受,另外,還要教導孩子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心情,達到解決情緒問題的目標。

其實孩子跟我們一樣,對於生活中的人、事、物會有自己的感受,家長在協助孩子說出感受前,我建議家長先想想以下幾個題目:

接納孩子的感受
接納孩子的感受會是我給家長建議的第一步,接受孩子跟我們一樣會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偶爾也會有奇奇怪怪、莫名其妙的感受。這對家長和孩子來說都非常重要,因為孩子在情緒爆發的當下,其實是處在一個混亂的心情,他們需要一個有安全感的環境,才能逐漸冷靜下來。若在此時,家長給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更緊張、更害怕的情境,無疑是雪上加霜的慘況,因此家長先不要質疑孩子的感受,接納他們,才是幫助孩子的第一步。

家長可試著「停」、「看」、「聽」三步驟,先「停」下來,給自己跟孩子時間冷靜一下;用心去「看」孩子的反應,像是肢體動作、臉部表情這些外顯的反應;「聽」孩子怎麼說,給予孩子支持的力量,才是家長最想做的事情吧!

接納孩子的感受
雖然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家長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就開始觀察孩子對於事件的反應,並練習說給孩子聽,幫孩子建立感受與原因間的連結,例如:「我看到你很『開心』耶!是因為剛剛爸爸說你很棒嗎?」或是「你現在『生氣』都不講話,是因為拼好的積木被弄壞了嗎?」再從孩子的反應觀察是否說對了,就算說錯也沒關係,家長才能在一次次的經驗中,越來越了解孩子對於事件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會引起感受的原因不只有外在事件,也可能是過去的經驗,或是內在的心理壓力。

一般來說,正處在負向情緒當下的孩子,若家長在一旁先幫他說出感受、說出可能的原因,孩子會因為被理解而感到安心,慢慢冷靜下來,接下來家長才能再做後續的問題處理以及給予適當的引導。

了解感受的目的
對於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目的。家長若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就可以幫助孩子說出感受、找出原因,更加了解事件的經過,給予支持、安慰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要跟孩子一起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有能力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同樣的,孩子若能了解別人的感受,能培養出同理心,就能更多和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孩子能達到溝通的目的。雖然家長和孩子目的不同,但同樣都要有足夠的經驗之後,才能達成目的!

運用新觀念
在跟家長互動的過程中,許多家長會告訴我,一開始要改變自己的觀念真的是件很困難的事,傳統的互動中很少教我們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新世代的教養觀念裡,才開始著重感受這件事。或許家長都很少分享自己的感受給孩子聽,但從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家長不僅看到自己的改變,也在孩子身上看到進步,因此我也想鼓勵所有的家長,就大膽的去做嘗試吧!

我自己也是在長時間的觀察跟摸索之後,才能找出適合孩子的引導方式,更別提中間一定會有猜錯的時候,但一次的失敗並不是大事,只要清楚目標,持續前進,一定會看到改變的!(待續)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