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給孩子—溫柔話,慧眼心

分享至...

【特殊教育】

職能治療師 鄒佳和

用對方法帶孩子,才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印像中,只要提到呵護字眼,就會在腦海中閃出一個畫面—一雙捧著帶著泥土的幼苗的手。捧著泥的手,擔當了幼苗的盆,即便弄髒了雙手。

我自顧的想著,生活在一個有著背後默默支持、保護的環境,有人愛有人疼,這是多麼令人心安的景況。相反的,若有孩子生活在完全相反的世界中,孤立無援……。特別是最近社會新聞層出不窮的虐童新聞。

周圍各式各樣的孩子
身為一個兒童職能治療師,肯定會在治療室中見到各式各樣帶有發展問題的孩子,輕微有如偶爾出神放空的注意力不足,嚴重到發作起來便抽搐倒地的癲癇,可以是天真無邪的問東問西,複雜到情緒失控揮舞雙拳。

各式種類的問題不盡然可以獲得解答,產生問題行為、發展落後背後的原因多半是多重因素交互而成,很難一句話就能說得清楚。很多時候,也許只是想要一個答案,又或者答案本身即是辛苦的家長們的出口,只想以一個標籤來說服自己「為什麼孩子不一樣」,這是個很弔詭的現象,用來向人說明我的孩子為什麼不乖。

另一方面,前陣子網路上瘋傳的一句話受到了廣大的討論—他只是個孩子。一句簡單的話可以被發展千百種的解釋延伸,即使犯了錯,他一樣只是個孩子;就因為是孩子,就可以被原諒嗎?像是這樣的社會事件還是常常被拿來大做文章,讓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患者遭受汙名,讓社會大眾避之唯恐不及,也讓無數的家長受盡指責。這絕非早期療育的人員樂見的事。

看見孩子真正的需要
雖然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患者對社會化、與人互動上是有困難的,也常常有著出乎意料的舉動,許多行為也常讓人誤解,不理解的人因為覺得他怪怪的,所以退避三舍。許多過動症的孩童,因為衝動行為的控制不當,常常遭人白眼、排擠,總是交不到適當的朋友,少了正向引導的夥伴,往往陷入錯誤的行為模式,最後誤入歧途。

我這樣說並不是要幫這些孩子們平反什麼,只是闡述一個可能性,其實這些孩子本來的初衷都是為了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有著良好的互動,得到他人溫柔的一句稱讚、鼓勵,只是用了不對的方式。

說一句溫柔好話
一直以來有個兒童個案,讓我無法忘記。原本是個調皮搗蛋的過動症孩童,也許是因為靜不下來,缺少良好的行為控管,外顯出來的過動行為,也時常遭受許多嚴厲的口氣,最後家長受不了,才帶來作行為治療。

起初的療程,真的是讓各個治療師傷透腦筋,代幣法、暫時隔離法,各樣的行為治療手法,卻也只呈現出跟孩子拉距的情勢,直到有一天,一位臨床經驗豐富的同事對他說了一句話:「你好棒,我真的好愛你。」本來孩子愣了一下,相互擁抱後,他們成了最好的夥伴。從此之後,孩子的脫序行為,也慢慢消失的無影無蹤。

從上面真實的一個例子我們發現,在說出我好愛你這句話之前,這孩子的世界一直缺少正面的支持,說到底就是一種安全感。一但植入不一樣的信念:「即使我犯錯,我沒有表現得讓大人覺得很好,我也是值得被愛」,孩子的世界立刻就改觀了。也許在早療中,太多醫療的觀點反而是個阻礙,疾病的解釋少了溫度,反而簡單一句溫柔的話,就能帶來的改變,是從內在的信念開始,漸漸的扭轉外顯出來的行為。

看見孩子亮點
幾個月前,我著手一位有顯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孩子的療育,預備要上學的他其實已經緩讀一年,就因為他無法控制的衝動,時常造成他人的誤解。表面上,同齡的孩子都怕他,因為大動作、粗魯,甚至情緒一來會亂摔教室內的東西,十足的小霸王。

詢問家屬後才知道是隔代教養,畢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跟奶奶確認了服用 ADHD 藥物的效力時間,搭配早療的時段調整,希望在藥效足夠的時段搭配適度的行為管控,這些外在因素調整完成後,我期待在接下來幾堂治療課程中,能帶來改變。

讓我驚訝的是,原來外表粗曠的他卻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一一呈現在他的畫作中。在一次與同儕分享的課程中,明顯的他感受到尊重與成就感,從他的眼神中,我知道他的世界中不再只有被責罵了。當然這故事不會立刻完美收場,只是給了這孩子一個全新的觀點,偶爾的情緒失控仍會發生,但你我都知道早療不是一蹴可及的,不是嗎?

更多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貝蒂奶奶的娃娃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