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的青春期-12~18歲的生命教育

分享至...

【生命教育】

課程發展部主任 鍾美慧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有很多身分的轉換,一起來試試看!

在家長座談會上,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提出:「為什麼孩子越來越難親近,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多說一句他就不耐煩,怎麼辦?」也聽教育專家說:「在親職課程中,總是能從父母表情,覺察出哪些是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劇烈的轉變期,因身心發展變化帶來許多行為改變,若父母未做好準備,會造成適應上的困難及管教上的衝突,而陷入挫折與無力的困境。

青春期的身心發展特徵
我國「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2條:「所稱少年,皆為 12 歲以上未滿 18 歲之人。」 要陪伴青春期的少年順利走過青春歲月,最重要是要先了解他們。

青春期是個體生長發育的鼎盛時期,身高、體重、外型加速發展;腦與神經系統和性的發育逐步邁向成熟。但因生理急遽變化,心理發展未跟上,也同時產生身心發展落差,有些會出現身心危機,如:心理生物性紊亂(食慾不振、腸躁症、心慌、精神不振)、心理和行為偏差(精神官能症候群、病態人格)。另外,也出現種種特殊的心理特徵與需要。

充滿矛盾
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間的矛盾
生理上快速成熟,讓青少年覺得自己長大了,渴望得到成人般的信任和尊重。但卻常高估了自己的成熟度,事實上,青少年的思維方式、社會經驗仍在發展,這樣的矛盾常引發現實生活中的衝突。

心理獨立與精神依賴間的矛盾
在心理上想要擺脫成人,特別是父母的管教,渴望獨立自主的決定權,但面對困難時,又期望得到父母的了解和支持。

心理封閉與開放間的矛盾
由於自主意識抬頭,又覺得大人都不了解他們,常使青少年把內心封閉起來,但心中又有許多不解的問題,使他們倍感孤獨和寂寞,很希望有人溝通,並得到認同與了解,這種渴望使他們看重同儕,甚至向他們推心置腹。但如遇到可信任的成人,也願意敞開心。

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
喜歡表現自己,若成功就有極大的優越感,一旦失敗就容易自暴自棄。

認同危機
這時候,孩童期的認同已不適合,新的認同尚待形成。青少年心中會疑惑我是誰?我將來要做什麼?我為何而活?若能得到父母、師長、同儕認同,內心會得到滿足及自信。

自我中心
青春期是進入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嬰兒是第一飛躍期),由於生理變化,常有想像觀眾,認為全世界都在注意他,以致強烈關注自己外貌、表現、能力及他人的評價。另外,也會陷入個人神話,總認為自己的看法獨特且理想。

情緒衝動
有些孩子會出現無法控制情緒,還有暴力、易怒的現象,這與大腦發育有關。成人的大腦,喜怒哀樂等本能情緒,都由前額葉皮質區所掌控,衝動上來時,會受到理性控制。但青春期前額葉尚未發育成熟,無法完全控制大腦的活動。因此青少年的情緒發展有兩大的徵象,一是情緒大起大落,勝利時得意忘形,挫折時垂頭喪氣;二是內外不一致,像是明明很開心、很在意,卻又裝得若無其事。

父母如何陪伴並進行生命教育?
同理與接納
當父母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與衝動,是因為心理矛盾與大腦未完全發育,而非故意與大人做對,才能夠給予同理與接納,贏得孩子的心。當孩子感受被同理、接納,才願意接受引導或傾吐心事,這是青春期父母陪伴孩子的第一步。

信任與尊重
青春期孩子有強烈的獨立自主的需求,父母需容許他表達想法與意見,容許他自己做決定。可用提問引導孩子多元、客觀的思考,協助他做出有益於自己與他人的決定,並學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另外,青春期孩子情緒較衝動,且正值建立自我認同,父母要避免傷害孩子自尊的話語及行為。我很喜歡聖經的教導:「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歌羅西書三章 21 節)

聆聽與引導
雖然許多青春期孩子是省話一族,但父母仍需細膩觀察孩子的需要,當孩子遇到挫折時,要及時關心並聆聽其心事。另外可安排與孩子對話的時間,一方面了解 他的學習、交友、師生互動狀況,二方面可進行共讀或時事的討論,例如電玩成癮、人際困擾、對性的好奇、戀愛的價值觀、生涯的選擇、人生的目標,以澄清與建構 其正確的價值信念。

正負向情緒的產生,取決於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當孩子想要獨處時,父母應給予空間,當孩子來求助時,要及時回應他。就像是一個顧問,等待他來尋求諮詢,或像生命教練默默陪伴,提供所需的資源,成功時為他喝采,挫折時為他加油。甚至像放風箏一樣,手上緊緊握住風箏的線,給他一片天空,讓他自由飛翔,並且在方向錯誤的時候,及時拉他一把。

面對孩子的轉變,父母也需要調適與轉換,尤其當自己正值更年期,更增加其挑戰性。但這也是父母情緒管理、耐心和 愛再次被升等的機會,若能智慧面對狂飆的青春期孩子,不但可幫助他蛻變成彬彬有禮、擁抱熱情與夢想的青年,在孩子未來的人生中,你將成為他生命中永不缺席的諮詢師或生命教練。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