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動力的小火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

分享至...

【特殊教育】

職能治療師 鄒佳和

映入眼簾的親子互動戲碼……

整點一到,「啪……」治療室的門被推開,一個身影迅速衝進來,一瞬間,球池已在打鬧中被攻占了……
爸:「數到 3,你再不出來,我要處罰你了!」
媽:「老師不好意思啊!」

現在家長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已不陌生,坊間也不乏相關書籍,這樣隨手可得的資訊,確實也幫頭疼的父母一把。但太多資訊又不知道該如何篩選,更重要的,該如何在家中有效的教養呢?

兒童治療室
先看看在兒童職能治療室中,是怎麼操作的──

誰需要語言治療
上面提的例子,看得出來這孩子身體動作總是比大腦想的快一步,而且,這孩子還沒建立起良好的行為規範。

但換個角度想,孩子是喜歡來職能治療室的,這裡充滿許多吸引他的事物,並樂於接受治療師提供的挑戰(療育課程),因此也達成治療的第一步──主動參與。

認知行為治療
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方式有兩種:認知行為治療及感覺統合訓練。

認知行為治療是從內而外,建立出良好的行為規範,讓孩子覺察行為是不是適當的,並進一步發展出後設認知,能夠持續監控自己的行為,防止脫軌。舉例來說,具有良好後設認知能力的孩子,在準備考試時,會注意到哪科是準備不夠,也會注意到常在哪邊犯錯。

而促進孩子產生內省的能力,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可利用繪本,解析、討論劇情中的問題,或討論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讓孩子自己說出最好的方法。其中正確觀念的引導是重要的,千萬不可讓孩子對事件做出不合理的歸因、結論,如:考試作弊得高分是好事,可以得到稱讚。

感覺統合訓練
感覺統合訓練是藉由靜、動態活動中提供各樣的感覺輸入,鼓勵孩子主動參與、自我挑戰(有適度的難度)。幫助孩子成功克服挑戰是治療師的任務;達成同時,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也建立孩子的自信(這類孩子常因做不好而被責罰,容易陷入低自尊、低自信狀態),反覆執行下,便可正向的循環。

團體的感覺統合訓練活動,比較容易達成上述目標,因此常在治療室看到滑行軌道、跳圈圈、在大滾筒爬進爬出、盪鞦韆、從斜坡上衝滑車下來等。

家庭一起來
上述是很理想的情形,但常出現許多困難,如:接受一段時間的療育或親職互動訓練後,有天,疲倦的家長工作回家,看到全家亂糟糟,孩子又在沙發上興奮的大跳大叫的,誰不會灰心喪志呢?

父母也要調整腳步
父母可以大發雷霆修理這個小野獸,也可以發揮同理心,靜下心來好好了解事情的始末。

是否發現需要練習的,不只是孩子,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是。也許孩子在學校被獎勵,忍不住想要和你分享;也許孩子午睡沒睡好,精神狀況不佳,自制力也下降了;也許孩子有壓力,不知如何發洩,甚至自己也沒察覺到情緒的轉變……所以在展現父母威嚴前,是不是跟孩子聊聊會更好些呢?

暫時隔離法──關係修補
暫時隔離法是行為治療中常用的處罰方式,因為這提供孩子自我省察的機會,也是家長熟悉的方法。

常被忽略的,是家長帶有太多情緒來執行,也沒有讓孩子自我反省出隔離的理由,(注意,當3歲孩子在玩具店哭鬧時,轉移注意力,進行安撫比隔離有效),所以隔離的成效一直沒顯現出來。

事後的關係修補也很重要,要讓孩子知道:我雖然處罰你,但我還是很愛你。以認知行為治療來看,希望孩子由內而外的改變,自我引導到好的一面(自我省察),是需要練習。

許多研究發現正向的情緒和記憶同時並存時,所帶來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事後關係的修補就是有這樣重要的角色,好的修補引導正向的情緒與經驗的連結,幫助孩子容易累積好的記憶(我們的目的),知道並且記住自己的問題在哪,提醒自己別再犯。到這一階段,孩子就可自然進行自我省察,我們也就更容易察覺到孩子的改變。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如果常達不到大人的期望,責罰在所難免,堆疊出的情緒和記憶成就他們對自我的概念──我是失敗的人。即使孩子不說,細細觀察也不難發現。

改變這樣的錯誤連結,除了專業的復健療育、藥物,身旁的大人多一點陪伴加上不經意的鼓勵,孩子的生命就會變得不一樣。

請記住帶著正向情緒記憶的力量,雖然不是專業的治療師,只要用點心思,小小的舉動也可以帶來巨大的改變。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