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萬的菜園 Pawan’s Garden

分享至...

【體驗教育】

大學祕書 Blersang

喧囂市區的 Pawan’s Garden,究竟有什麼樣的驚喜與吸引力?

記得兒時的暑假,小朋友是很忙的。時值夏天是Va-wu(小米)快要收成的時期,母親謹慎的叮嚀我和姐姐,每天都要到山上的小米園趕鳥。

山水風樹,兒時的回憶
趕鳥對當時的我們而言,真是苦差事一樁。因為,一想到其他的小朋友可能在河邊戲水消暑,也可能去採蕃石榴、採野草莓、找野蜂蜜解饞……(想著想著都流口水了),他們有同伴可以歡樂,我和姐姐只能在炙熱的陽光下,躲在工寮的小屋棚裡,乏味的拉著牛奶空罐子,叩隆……叩隆……趕走偷吃小米的鳥群。伴隨著偶而的涼風拂過,輕飄飄的想睡去……。

兒時的記憶,是山、是水、是風、是樹、是森林,和母親永遠耕作不完的農地,這樣的記憶真的忘懷不了。

共享大地的恩惠
我是排灣族人,在排灣族的傳統生活中,kadjunangan( 土 地 )是 naqemati(造物者)託給mazazangiljan頭目(貴族)家族所管理的。頭目將土地分給他的子民耕作,並在tjasevalitan(祖先)守護下成長與豐收。所有的作物收成之後集中在頭目家,由頭目依各家所需分食。排灣族人感謝大地賜予的食物,因此願意在日常生活中分享與感恩。

很幸運的,在去年冬天剛來的時候,我和先生在新莊喧囂的市區中,有了一個小小的Pawan’s Garden,這是方圓千坪中約一百坪的小農園。這對我們原住民夫妻來說,在異鄉異地中能重現故鄉的文化、情感,更顯得難得可貴。

菜園的開始
初做菜農的心情,興奮又期待,希望能夠經營成一塊舒適的菜園和花圃。隨著氣候逐漸寒冷,首季蔬食慢慢長大:茼蒿、香菜、高麗菜、甜菜根和萵苣,這階段的重點工作是抓菜蟲。

然後夏天一到,菜園也要換季了,現在要種豆類、瓜類等蔬菜!所以,當長豆、扁豆、南瓜、絲瓜和秋葵陸續豐收後,我們開心的分享給親友們。

今年三月底時,來自故鄉――台東排灣族的小米種子,在簡單的儀式中落地生根,儀式的意義是將排灣族的傳統主食,正式移植此地的行動告知祖先,也帶來異鄉人需要的安頓與歸屬。

雖然漂亮的小米穗都讓小鳥吃光了,但也能體會到成全和共生的概念,在我們夠用的時候,分享是一種必要的態度。

心的相聚
菜園裡,在家人的幫忙下還有一個Dabau(工寮)。沒水沒電就挑水生柴火,煮茶喝咖啡,晚間點燭迎接黑夜,當下的生活情境切換,提供現代人特別需要的喘息時刻。

當爐火越來越旺盛時,朋友開始絡繹不決來拜訪,一起唱歌、喝小酒,甚至為工寮貢獻地磚、桌子、椅子和體力,當然我們也分享了菜園的收成。我們也非常喜歡在這裡唱歌,只要一把吉他就可以縱橫60年代的〈街燈下〉、70年代民歌時期的〈秋蟬〉,或流行的〈突然好想你〉,也唱排灣族傳統情歌〈Djakudain〉……歌聲隨著我們的呼吸,及工寮的漫煙中,一切宛如部落的情景。

爾後,先生更建議來個原住民文學作品的讀書會,以及一個月一次的祈禱會。讀書會中,我們一起讀莫那能的詩篇(排灣族詩人,雙眼全盲並罹患甲狀腺癌),也邀請孩子的教會青年會主導了一次祈禱會。

透過菜園、工寮、小米,讓一群人共同繪製了各自心領的天堂圖像。朋友都說:這裡是都市原住民的聚會所;是世外桃源;是身心休憩之處;是療癒人心的綠地花園。無論怎麼說,他們說的都是真的!

人心的美麗和Pawan’ s Garden的存在,讓人與環境一起交織生命了。

喚醒最初的生活態度
生活是一種態度,態度是一種觀念,觀念形成一種文化,文化形成一種價值觀。排灣族人與土地的深厚情感,我們再次透過 Pawan’s  Garden喚起那最初、最簡單的生活態度:你必須躬身勞動的耕作,來照顧種植的菜園。我們的種菜師說:「你怎麼對待它,它就會怎麼對待你。」

鬆土、種上菜苗、澆水、施肥,陪伴它生長結果實,與人分享感恩。當你善待土地,感謝大地的一切,大地也會用愛回應。Pawan’s Garden在經歷冬天、春天和夏天之後,我們的五官隨著季節逐漸敏感了起來:「聽到雨聲的感覺好好!」「今晚的月亮好亮喔!」「櫻花樹長出櫻花果了呢!」「哇!絲瓜有三個不同品種的長相呢!」「蟲兒叫我們回家了!」「哇!野薑花開了!」……

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這些驚喜提醒我們,生命可以在簡單之處,發現美麗,發現幸福。

Pawan’s   Garden歡迎你蒞臨!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