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後,如何與孩子和好?

分享至...

【教養與學習】

諮商心理師 鄭翔好

想要與家人維持良好的親密關係,須養成一種日常習慣-跟被我們傷害的人道歉,同時寬恕傷害我們的人。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身為父母的我們雖然很愛孩子,但在衝突、憤怒、抓狂等情緒激動的時刻,難免說出後悔的話或是做出遺憾的行為,而傷害到孩子。另外,當父母在未充分了解孩子的狀況或處境,即對孩子做出判斷或處置,很容易造成對孩子的誤判、誤解或錯待,如果這樣的情形常發生,會讓孩子覺得很委屈、認為和父母講也沒有用、逐漸對父母心生不滿、憤怒、反抗、敵對、新仇加舊恨、對父母充滿負面的情緒、甚至故意搞破壞或報復。

有孩子們在傷痛與憤怒之下說出:「我想殺了爸爸!」、「我希望媽媽在這個世界上不見!」、「等我長大了,我要報復!」等話語,也有不少孩子談及父母選擇用「那個人」來代稱,而不願稱呼「爸爸」、「媽媽」。

未處理的傷害會破壞親子關係
親子間累積的傷害與憤怒若未處理,不僅破壞信任與坦誠的關係,也像「心理垃圾」把溝渠都阻塞,阻礙親子情感的流通,更會讓人心情不佳,甚至危及身心健康。有位孩子常抱怨身體不同部位的疼痛,並常請假未上學,阿嬤每週都帶她去看醫師,也安排了身體健康檢查,但檢查報告都無異常,最後有位醫師建議阿嬤帶孩子去看身心科,可能是壓力引發身體不適。經社工安排轉介心理諮商,在和孩子會談前,我先和社工與學校老師碰面,了解孩子在家與學校概況。原來孩子的爸爸是單親,平常透過打零工扶養三個孩子,爸爸在家常常用三字經飆罵孩子。孩子述:「有次同學來我們家玩,『那個人』竟然當著我同學面前,說我是『妓女!』,我真的很恨他,我很不想跟他住,我想去找媽媽,但我媽媽說現在她還沒辦法接我過去住。」

如何與孩子和好
確認未處理的傷害
想想看,你對孩子的傷害是否未曾處理,而影響你們的親子關係,如:「我說過什麼話可能傷了孩子的心?」、「我有什麼行為或情緒反應,讓孩子覺得受傷?」、「我有對孩子做過什麼承諾,卻沒有去做?」。

真誠的道歉
為傷害孩子的話語╱行為道歉,是負起責任與愛的表現,也是為修復關係及醫治傷害鋪路,必要時可以有補償的行動。以下分享,我日常會使用的道歉語句:「恩哥對不起,我剛剛沒有了清楚解狀況,就認為你在翻媽咪的包包(標明造成傷害的行為或話語),讓你覺得被誤會的感受(標明可能引發孩子的感受),請問我可以為你做什麼,讓你好過一點?」(補償的行動)。

寬恕
若孩子傷害或得罪我,也會主動向我道歉,當我心情平靜下來,我會主動和孩子說:「恩哥,媽咪原諒你了,媽咪還是很愛你,我不喜歡的是你剛剛○○的行為╱態度」,並透過擁抱表達對孩子的接納,我們又可以恢復親密的關係。

重新開始
當完成了確認傷害、道歉和寬恕的過程後,就可以刪掉原先列出來的傷害事項,表示它們已經被處理了,讓每一天的家庭生活就像筆記本新的一頁,沒有積壓的憤怒與傷痛。家人可以一起做些喜歡和愉快的事,轉換心情,讓彼此的心靈和情感都受到滋養。

重啟對話的啟動者
親近的家庭生活免不了有大大小小的摩擦與衝突,在我們情緒平靜後,我常常帶著孩子練習「重啟對話與修復關係」、「道歉與和好」、「執行補償行動」。隨著恩哥上學,我也增加工作時間,有時一忙一累,常常一躺平就呼呼大睡,敏感善表達的愷弟,就成為我們家「重啟對話」的啟動者,他會在睡前或一覺醒來,主動來找我談剛剛或前一晚不愉快的事件。以下分享孩子重啟對話後,家長可以如何回應,讓孩子覺得被了解與接納,並進行修復彼此的親密關係:

有天晚上我陪恩哥訂正作業,愷弟自己拿出七巧板玩,恩哥提議完成功課後要一起玩「踢罐子」捉迷藏遊戲。愷弟也開始收七巧板,他試了很多次一直無法把七巧板完整歸放在正方形的木盒裡。愷弟開始哭了起來,並一直重複說:「正方形在中間!正方形在中間!」

我一邊陪恩哥複習課業,一面跟愷弟說:「愷愷,那個七巧板全部平放在木盒裡真的很難,媽咪上次也放不回去。」愷弟更激動哭喊著:「正方形在中間!正方形在中間!」我帶著課本移到愷弟身旁,問愷弟:「需要媽咪幫忙嗎 ?」 愷弟哭著說:「我上次看到的是正方形在中間!」我口裡幫恩哥出圈詞考題,手裡忙著拚七巧板,一面安撫愷弟,愷弟只要看到我把正方形移到旁幫,就激動地哭喊:「我 上次看到的是正方形在中間!」我試了好多次,告訴愷弟:「正方形放在中間有困難。」 愷弟繼續激動地哭喊:「我上次看到的是正方形在中間!三角形在旁邊。」

恩哥的眼睛已經快闔上、圈詞還沒有複習完,還有孩子期盼的「踢罐子」與睡前潔牙正等著我們去完成。我只能先深呼吸、穩住自己、不要在愷弟激動的哭喊聲中理智線斷裂,我嘗試用愷弟說的方式,把正方形放中間,三角形放角落,其它的板子轉來轉去,終於把七巧板完整歸放到木盒裡。我驚喜地歡呼:「真的像愷愷說的正方形在中間耶!」愷弟立馬停止哭泣:「你看,我說我看過正方形在中間。」

終於,愷弟激動的情緒歸於平靜,恩哥的作業也訂正複習完,當在我收拾客廳時,兄弟倆自動去完成睡前潔牙,並跑來給我檢查,恩哥為了讓我可以早點跟他們玩「踢罐子」,主動接手擦桌子。我們一起玩了三局「踢罐子」,孩子們終於心滿意足躺平在床上就寢,睡前我們聊了媽咪兒時「踢罐子」遊戲,我也為孩子分別做了祝福的祈禱,恩哥一會兒就呼呼大睡。

在寂靜中愷弟突然說:「媽咪,妳為什麼不相信我說的話?」已經進入昏沉的我清醒了過來:「愷愷,請問你覺得媽咪不相信你說什麼話 ?」(透過探問,引導孩子說出╱描述事件)

愷弟平穩地說:「我剛剛說,我看過正方形在中間,但妳都不相信我說的話!」 我:「喔!謝謝愷愷你很勇敢地跟媽咪說,你覺得媽咪不相信你說的話。請問當你覺得媽咪不相信你說的話,你感覺如何 ?」(肯定孩子坦誠的勇敢,孩子會更願意說;透過探問了解孩子的感受)

愷弟:「嗯 ~ 很傷心、很生氣」。我:「愷愷,媽咪要跟你說對不起,在排七巧板時,媽咪覺得正方形在中間很難排,就沒有相信你的話,一直試自己的方法,讓你覺得不被相信,讓你很傷心與生氣,很抱歉。」(標明造成傷害的行為或話語、接納對方的感受與表達歉意)

愷弟:「好。」 我:「愷愷,當你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也收到媽咪的了解與道歉,你現在心情好有過點了嗎 ?」愷弟:「有,比較平靜。」我:「愷愷,謝謝你,請問你還有要說的話嗎?」愷弟:「沒有了,媽咪抱抱!」(透過擁抱表達接納與和好)

想要與家人維持良好的親密關係,須養成一種日常習慣─跟被我們傷害的人道歉,同時寬恕傷害我們的人。透過在家庭生活中日常的練習,孩子也能學習和培養勇敢面對衝突的力量與方法、如何重啟對話與修復關係的內建軟實力,這對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的經營與發展是很有助益的。

參考資料:
1.AAP Publishing Pet Led (2008):美滿婚姻課程。道聲出版社。
2. 黃維仁(2019):親密之旅—情感智慧與自我成長培訓課程,國際親密之旅。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