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都會胖?小兒肥胖面面觀

分享至...

【醫學與生活】

信德診所小兒科專科醫師 許木嶺

體重,是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的結果,小兒肥胖,與家人的生活型態有絕對的關係……

小孩子圓圓胖胖的,看起來好像很可愛,但事實上,肥胖對於健康以及人際關係都有不良的影響。

幾年前媒體報導:有個重達 93 公斤的國小三年級孩子,走路姿勢搖搖晃晃,就像隻企鵝,醫師診斷他患了罕見的脛骨內翻,又因體重太重,讓病況更加惡化,已造成右小腿內彎 15 度;經開刀截斷脛骨,「喬」正小腿,再打鋼針固定。母親從此下減肥令,炸雞、肥肉統統不准吃。

飲食、生活不正確
雖然少部分孩子肥胖來自遺傳體質因素,但根據台大醫院小兒科研究:現在的孩子普遍營養充足,又愛吃零食及垃圾食物,還經常在家看電視或玩 3C,導致運動量不夠,體重過重比率越來越高。

根據調查:國內 4-6 歲中,有八成的 幼兒天天都喝飲料。幼兒最喜歡的飲料依序是碳酸飲料、奶茶和含糖茶飲,有些家長還以為含糖茶飲比碳酸飲料健康,不僅觀念不正確,更可能種下孩子日後肥胖或得糖尿病的危機。

兒童肥胖問題多
國內目前 6-18 歲,每 10 萬人中,就有 12 個幼年型糖尿病患,同時也佔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九位。除了遺傳,肥胖是主要因素。愛吃高熱量食物,又少運動,胖小子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上 5-6 倍,如果沒有好好治療,長大後還會造成心臟血管疾病等併發症。

過去肥胖導致肝功能問題的患者,多半出現在 30 歲以後,但近年來發現,脂肪肝也提早在孩子身上顯現。根據多年前在台北縣市國中小學的調查,兒童肥胖比率約 10%,其中,在腹部超音波檢查下,有三分之一發現有脂肪肝,並且其中有四成已出現肝功能異常,尤其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生最普遍。脂肪肝導致肝功能異常,讓小小年紀就出現肝纖維化,進一步可能導致肝硬化。目前也發現有病童就是因為嚴重脂肪肝,出現肝纖維化。

總之,肥胖導致代謝症候群,使慢性病年輕化以外,也會導致呼吸不順、肺活量不足、運動傷害、心理挫折感等。

體重好好計算
精確控制體重的方法,並不只是減輕體重而已,也要考量身高或骨架的因素。所謂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計算方式:BMI = 體重(公斤)÷ 身高(公尺)平方,所得的數值再和青少年和兒童的量表對照,如果 BMI 低於前 5%,代表這個孩子體重太輕了;如果 BMI 超過 85% 同年齡的孩子,則有過胖之虞!

健康減重有一套
其實孩子仍在發育階段,需要均衡攝取營養,所以不宜採取大人的節食方式減肥。對孩子來說,重要的不在減肥,而在建立一套健康的飲食觀念及習慣。

健康的飲食習慣
根據食物飲食金字塔的建議:飲食最好以五穀根莖類、蔬果類為主,且要多樣化,至於魚肉蛋奶類則少食,避免精緻加工食品,使用好的植物油烹調。原則上,植物性食物約佔 85% 最理想,亦可避免體質酸化。另外記得早餐一定要吃喲!

全家一起改變生活方式
孩子的飲食與生活幾乎都由爸媽照料,如果有心要讓孩子減肥,最好是全家人一起調整生活習慣,不但最自然也最容易有成效。例如,避免重油重鹹,多吃蔬菜水果,盡量避免吃飯配電視,養成運動習慣,例如:游泳、騎車等。

小心別做孩子肥胖的幫凶
累積 1 公斤體重只要 7700 大卡熱量,您知道吃掉一個排骨便當就有 1000 多大卡,一杯珍珠奶茶就有 300 多大卡嗎?在我們的文化中,爸媽常用食物表達對孩子的愛,爸媽工作忙碌,也會以美食補償孩子,肥胖可能是爸媽無意中造成的呢!

落實良好的生活習慣

  • 避免孩子看電視太久或沉迷網路,不僅視力傷害,也會減少孩子體能活動的機會。
  • 寒暑假是最容易發胖的時期,應制定生活作息表,多參與各式的戶外活動。
  • 國內研究,一周平均每天睡 4 小時,有 66.8% 的人都超重;而睡 9 小時以上的都沒有超重。
  • 肥胖醫學有一個重要的觀念:「減肥以飲食控制為主,以運動為輔;而運動是維持減肥成果的重要關鍵。」

提醒爸媽,對孩子而言,改變生活習慣,遠比改變體重數字重要,體重只是個指標而已。如何全家一起改變生活方式,幫助孩子作息更正常、身體更健康,才是兒童減肥最主要的目的!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