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急轉彎三部曲:解開情緒的鎖

分享至...

中山大佳團隊、佳好 +good 心理諮商所所長 楊亦喬

學習成為安全依附型者

每一個習慣都是每天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情緒的鎖也是,一旦在關係裡受過傷,就會減損對關係的信任感。約翰 ˙ 鮑比 Bowlby 提出依附關係,發現嬰兒與主要照顧者間的關係會影響嬰兒未來成人後的互動關係。

依附關係帶來的影響

安全依附型的嬰兒,即使媽媽離開也能自處繼續探索環境,媽媽回來後可以回到其懷抱,是安全的雙向關係;焦慮依附型的嬰兒,當媽媽離開時會哭泣不安,然而當媽媽回來時,雖然想被抱抱,卻對媽媽有攻擊行為;逃避依附型的嬰兒,則是在媽媽不在時,會不斷尋找媽媽,但當媽媽回來時又不理媽媽。

除了安全依附型外,焦慮或逃避的狀態都是情緒的鎖,因為對人的不信任,也對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不確定,所以長成為成人後,與人的關係就會變得過度或不及,如焦慮依附的嬰兒長大後,就會變成奪命連環 call 的恐怖情人或過度依賴另一半,無法獨立做其他事情,關係裡過分的緊密,缺乏正向的自我概念;逃避依附的嬰兒成年後,就會看起來很冷漠,似乎不在乎他人,也不需要和他人保持關係,事實上他們心中希望和人擁有親密關係,但又害怕受傷,所以用逃避來假裝沒事,而逃避關係的人,也逃避面對自己無法和人有持續穩定關係的問題。無論逃或是追,都是情緒反映在關係裡的一種無法健康的人際呈現狀態。

打開情緒的鎖

小時候,姊姊喜歡吃雞腿,疼愛姊姊的奶奶習慣把雞腿留下來給她吃,年紀還小的我自行拿雞腿來吃,卻被奶奶斥喝,甚至拿走我手上的雞腿轉而給姊姊吃,這事留在我心中成為一個情緒的鎖,這個鎖的名字被我命名為偏心,在求學階段只要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會引發我很大的負向情緒,以前我不知道為什麼原本溫和的我,只要感覺到有偏袒某人或某方的事,我就會跳出來仗義直言,即使不是當事人,我也會莫名其妙的有很大的情緒波動。

後來發現是受到幼年經驗的牽累,有一次透過錢玉芬老師帶領的握拳活動裡,我覺察和體驗到在不到 6 歲的小孩心中種下偏心的情緒種子,這樣負面影響著我的人際關係,透過活動改變自己的想法,體會到的我有權為自己重新做決定,我打開了偏心/不被愛/委屈的情緒鎖,給自己一塊雞排或一塊牛排,任何美味食物都可以,也告訴自己不需要用雞腿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感,因為我的存在就是值得被愛的。

我得到了釋放和自由,我不需要和姊姊比較,我們就是兩個不一樣的人,各有各自的優缺點;我不再計較他人所做的決定是否公平,因為每個人都有需要為自己負責的部分,我不用因此而耿耿於懷,乃是能尊重他人的想法和作法,不必為了別人做的和我期待有所不同而失落或自貶,而是可以在心中畫出一個界線,理解我是我,別人是別人,不讓他人的行為來影響我對我自己的觀點,甚至左右我的情緒表現。透過握拳活動來解開我長年以來情緒的鎖,也幫助我成為一個安全依附型的人。

成為安全依附型的人

安全依附型的人對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正向,知道自己是有價值感的,是值得被愛的,和他人相處的時候會感到自在心安,當他人狀況不好也能給予他人安慰和情感的支持,當自己狀況不好的時候也願意主動和他人訴苦,能判斷出關係的親疏遠近,也可以接受自己一個人,不會因此感到焦慮或是孤單。

情緒的鎖像是無形的監牢一般,讓人沒有自由,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人事物都會用過去經歷過的負向情緒來解讀,負面情緒狀態也無法好好消化,反而會造成他人無法理解的狀態,甚至對關係留下很多有毒的傷害。

可喜可賀的是, 無論我們小時候是哪一種依附關係,我們成年後仍有轉變為安全依附型關係的可能,以下提供幾個作法幫助我們學習如何成為安全依附型者。

對自己誠實:

成為讓自己最信任的人,不硬性要求自己沒有情緒,而是接受自己會有喜怒哀樂,看重每個情緒不同意涵和功能,例如:焦慮是因為我們重視這件事;害怕是因為我們感到危機。所以才會積極做事或是避開不好的事,請誠實面對自己的狀態,累了就休息,不需要硬撐或假裝沒事,安全依附型者可以學習理解自己需求和感受。

尊重他人:

當他人沒有理解我們的想法或同理我們時不等於我們不被愛,而是可以設定一個適當的心理界限,明白個別差異,不同的人自然會有不同的經驗和見解,而同理本就是不容易的事,我們可以試著去尊重他人,也給自己一個愛的保證,就算他人沒有做出我們理想的言行或表現,尊重他人能帶出關係的安全感,避免衝突的發生。

避免兩極:

看自己要看得合乎中道,宜避免成為一昧接受的人, 因為這樣的人是自我中心的,對他人是冷漠的,而且無法對人有貢獻的;也要避免成為一昧付出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會生活失衡,不懂得愛自己又怎麼愛人,假如只有付出而沒有關係的連結,遲早會走到枯竭和空虛的心靈狀態,安全依附型的人可以與他人有適當的互動和接觸,才能擁有充滿生命力的生活。

願我們致力於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讓我們學習成為安全依附型者,對自己好,對關係也好,讓我們愛人如己,在愛裡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知道自己是誰,也能接納自己和珍重自己。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