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合之 停課不停學

分享至...

疫情像是照妖鏡?

國小老師 Aaron Kis

線上再相會了

2022 年五月,會有一種錯覺,似乎有人「彈指」讓世界又回到了 2021 年——停課不停學了。

孩子又必須整天坐在螢幕前,老師又開始在教室自言自語……一天天過去,家長聽到越來越多螢幕傳來的老師罵人聲,老師也不斷從螢幕跟喇叭收聽、看到學生在家中的狀態。連同其他班老師罵人,也透過網路傳來傳去。學校、各班教室、家庭原本各自獨立的多重宇宙,連著線上課程,又碰撞在一起了。

停課不停學,偏鄉是奢侈

為了確認學生的環境可以專心,課程開始時,我會要求孩子打開鏡頭跟麥克風,除了聊聊哈拉,也看看、聽聽孩子家裡的學習環境。這時就會很深的感受到:「在部落,一人一室常是一種奢求。」有時候、喇叭會傳來電視的聲音,有時家裡大聲聽音樂……,這些聲音都在干擾孩子的專注。我只好請孩子跟家長反應一下,讓孩子可以先上課,再看電視或聽音樂。

有時、手足同時上課,彼此的喇叭也會互相干擾,這只要買個耳機就可以改善了。難的是弟弟妹妹還是三四歲的幼童,上課中追逐嬉鬧尖叫,實在難以約束。家長外出工作,上課上到一半,要幫妹妹洗澡吹頭髮,或因故需要煮午餐,就只好在廚房邊煮飯邊上課。平時實體課程的學習成效都可能打折扣,如今在家遠距教學,成效就更無言了。

可以克服家中學習環境的,就在上線。家裡環境無法改善的,那就積極勸說到學校進行實體課。畢竟、去年就是這樣克服的。

確診,新困境

不過 2022 年,不只重播這些畫面。加映疫情攻進部落,部落確診率恐怕更甚於都會地區。去年躲在家裡上線就好,今年接踵而來的確診,難以一人一室,全家陸陸續續確診。別說上課了,穿梭在部落的救護車搞得人心惶惶,就連確診學生的餐飲都需要想辦法幫忙。

我尤其記得天青(學生化名)晚上十點打來,顫抖地說妹妹確診了,聲音壓抑著快哭的情緒。照顧她的阿嬤慌了,五年級的她更不知所措。 接著,爸爸也確診,妹妹高燒,第三天,阿嬤也發燒確診了。天青,一個人獨居。

真正的不停學——成長

網路倒是成了契機,開了關懷群組,把所有照顧的人都拉進來,除了讓互助的資訊一致,也讓異地的媽媽可以為孩子打氣,群組裡的家長更是不停鼓勵打氣送暖,讓孩子知道即使獨自一人,她並不孤單。

一個住在附近的家長,主動負責送緊急物資過去。一個開早餐店的的家長,主動負責送早餐跟晚餐。我,負責聯繫、兼差「復胖達」、課間借機車送送午餐、送送維他命、打打氣。天青就這樣,一個人獨居,同時也被一群人照顧著。

撐了幾天,大致都可以解決,唯獨萬一發燒嚴重到需要搭救護車,誰陪?幸好,直到媽媽準備好都平安,後來媽媽接過去居家隔離,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每天私訊關心天青的身體狀況,他回:「很好,心情也很好!」 我問:「因為可以跟媽媽在一起?」 天青回:「有一半,另一半是感受大家的關心。」 他的回答讓我暖暖的,因為,我也感受到他感受的溫暖。 天青運氣很好,即使家人都確診,最後也如天選之人平安解隔離。雖然獨自隔離一陣子,但是部落裡「沒有你的孩子,沒有我的孩子,只有我們的孩子。」你一點,我一點的關心、照顧著孩子。相較於指責謾罵,那是一種部落裡獨特的溫暖。

疫情省思,什麼最重要?

在理想的情況下,孩子的教育,是由政府、學校跟家庭共同維護著。然而在偏鄉任教,最嚴峻的那段時間,停課根本看不到終點,許多孩子還承擔著家庭的困境,我也常常困惑、反問自己:到底要優先關注學生的心理?生理?還是優先關注功課?

有意思的是,隔代、單親、一度獨居抗疫的天青,直到期末作業都不曾缺交, 測驗成績甚至比實體課表現得更好,學習扶助的測驗更是從國英數三科未通過,變成全數通過。

期末——審視孩子的學習狀態,也印證「疫情是一把照妖鏡」。這段時間,我看到四分之一的學生會利用老師線上課程監督乏力的困境:偷開分頁、睡過頭、打瞌睡……鑽漏洞閃躲該負的責任……當疫情過後,我想、「逃避的習性」被鍛鍊得更加精熟。

這段時間,我也看到四分之三的學生在螢幕前專注的眼神,無論是防疫、課程討論、作業習寫……都真真切切的學習,而且透過各種的努力去克服線上課程。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