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難為之我家有個青少年 三部曲:如何和轉大人的小孩溝通

分享至...

與青少年溝通原則

中山大佳團隊、佳好 +good 心理諮商所所長 楊亦喬

當轉大人的小孩進入到青春期之後,他們的自主性和判斷力會十分地旺盛,在許多事情裡面,他們渴望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被大人看重,就算是天馬行空的言談,也有被大人尊重的權利。

可惜的是,許多父母在孩子發表自己想法時,就會狠狠地打槍自己小孩,這些轉大人的小孩當被打臉的時候,他們脆弱的自尊在此時,往往會有兩種作法,一種是摸摸鼻子將挫折吞進去肚子裡,另一種就是用較大的攻擊來回應父母,他們試著去改變父母對他的看法,也很想要證明自己是被接納的。

溝通大原則

建議父母在與轉大人的小孩溝通時,需要把握幾項原則:

傾聽不等於同意

有時候父母會覺得要無條件接受孩子所說的,其實不然,父母也可能會不贊同孩子說的,然而在維護親子關係的前提下,不會因孩子所說的而失控或失去尊重的態度,這是相當重要的;或者有時候父母會對於孩子無現實感狀態感到很不可思議,就會用過來人立場去灌輸孩子這世界人心險惡,世風日下等道理。

然而,當孩子接受到這樣的訊息時,會感覺到被比較,而且是比輸的那一方,孩子會感到被否定或被懷疑,其實孩子的論點,我們只要聽就好,一邊從他們分享的內容去了解他們的內在想法,另一角度則是知道就算是親子,我們也是不同的個體,本來就會有不同的見解,所以往往沒有對錯的區分,而是讓孩子有一個被傾聽的關係,這樣孩子才能夠遇到事情時,可以坦然的來找父母討論,我們就能適時避免掉一些問題的發生。

有的孩子告訴我,他們會發現到家長給他們一個雙重的訊息,那就是「告訴我╱不要告訴我」:什麼事都要告訴我,但是不要跟我說我不想要聽的話。轉大人的孩子是很敏銳的,當他們察覺到父母可能會生氣或是不悅,除非是極度白目的狀態,否則孩子們很難可以自在地訴說他們所經歷的事情,隱藏了某些訊息後,父母又會像柯南一樣明察秋毫地發現,最後只會增加父母的焦慮,假如孩子們夠聰明,他們唯一的做法就是乾脆什麼都不說,沉默就變成青春期親子關係的一個現象。

不需要立刻做出回應

我覺得父母常常像是哆啦 A 夢一樣,很快就想要解決大雄提出來的任何需求或困難。然而父母和孩子身處不同的世代,生命經驗有很大的差別,以前我們生活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是很單純的,可是現在孩子們人手一機,接受到的刺激和訊息量是遠遠大過於父母以前同樣時期的經驗,所以父母緩住自己,也關照一下自己聽到之後的內在想法和感受,有時候父母可能會有一種負面的情緒,那是對孩子的不理解,也是對自己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的不安,所以很常就會有親子衝突,建議父母可以先回應孩子:「謝謝你跟我說,我會想一想再跟你好好討論,你說的這些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只是我還不知道怎麼回應你比較恰當,我們再找時間好好聊,好嗎?」

當孩子知道他說出口的話是被接納的,會卸下極大的防衛和壓力,要知道鼓起勇氣對父母說這些是很不容易的事,我們用同理來思想孩子就會佩服這年代的孩子是那麼勇於發言、是那麼清楚知道自己的想法,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件好事。父母不需要在孩子面前逞強,認為好像身為父母就是萬能的。

唯有父母能夠真實地做自己,接納自己的缺點和限制,才能夠順利地表現出正向行為,面對困難是可以示弱的,面對無知是可以被接受的,我們不用完美,就像我們不會求孩子在完美主義的狀態下如此辛苦,給予親子關係一點空間,才能有呼吸和喘息的空間,身心的發展才能健全。

用問問題來取代指令

轉大人的孩子在許多事情的經歷固然沒有成人來得豐富,可是他們的思考脈絡是相當需要被理解的,假如我們在孩子發生困擾的時候,用問句來了解孩子的想法,刺激他去好奇他所以為的事情還有沒有什麼可能?或者會不會有哪些孩子還沒有想到的方向?我通常會問問孩子:「你說的這些我沒有想過,能多說一點讓我更了解你的意思嗎?」、「原來你是這樣想,我很好奇假如是……,會有哪些不同呢?」。

溝通往往是一種腦力激盪的過程,透過對話也能打破孩子原先的固執或偏差,例如:「你覺得變成這樣,有哪些可能的原因造的?」、「如果這樣做遇到困難,還可以怎麼做會比較好呢?」。父母需要擴展自己與孩子的溝通能力,試著放棄自以為的「好」方法,給孩子一個思考的機會,因為唯有孩子自己去學習,這個能力才會屬於他的,而不是爸爸媽媽要我怎麼做,所以我就怎麼做。

親子一起轉大人

父母真的是相當不容易,養兒育女的過程裡,也彷彿是父母透過實務經驗在學習怎麼做自己理想中的父母,正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所以在孩子每一個不同的發展階段裡,學習用更適合孩子這階段的教養方式,父母會更加輕省,而且在教養中發揮創造力,適度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合宜的空間和關係,這份寶貴的親子關係就能夠更加凝聚,在信任、接納、尊重的互動中,轉大人的小孩就可以有更健康的身心發展,父母創造出這樣的雙贏的局面,需要看顧關係重要性,也能理解轉大人的孩子正處在一個尷尬的階段,再也不是過去的小嬰兒,而是有自己想法和行為準則的大小孩了,一位被父母足夠信任、尊重和接納的孩子,才能做出令父母感到安心的最佳表現。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