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保護孩子 免於網路罷凌

分享至...

家長必學網路課題

諮商心理師 陳郁姍

網路幾乎成為現代社會的民生必需品,然而仍在發展和學習人際關係的孩子,在身心尚未成熟即涉足網路世界,容易衍生出許多問題,例如使用交友軟體,卻未能謹慎處理人際關係,以致引起摩擦,甚而產生糾紛。

以教育的觀點,家長除了保護孩子避免資訊偏差的影響,如何協助孩子有正確的觀念去健全身心呢?讓我們用以下幾個層面思考網路交友的問題。

網路的特性和疑慮

互動性

任何時候只要透過網路發送訊息,就可以「接觸」到他人,不像以往還要打電話,甚至寫信,但網路的便利性也容易造成人際互動上過於草率、輕忽、想到什麼說什麼,加上文字較難傳達語氣和神情,如果再加上接收訊息者自己的「腦補」,就容易衍生負面聯想和誤解。進言之,網路可以催化互動的親密度,也可以輕易摧毀關係的互信,可謂是雙面刃。

匿名性

網路世界可以使用代號、暱稱,不受限於現實世界裡未能達成的身分、外貌等條件,容易搜尋具有相同背景或興趣的朋友,但也因其可匿名性,使訊息真假難辨,孩子對真實世界的認識尚不清楚,很容易全盤接受或信以為真。而匿名性又會稀釋發言的責任感,造成說話隨便,信口開河也沒關係的「錯覺」,許多關係的衝突或傷害也猝然而生。

網路與真實世界人際關係的相似處

即使是透過網路交友,也可能是從相似性開始的,例如同班同學、同一社團,或是同個網路遊戲;聊天或討論的話題也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彼此熟悉的。友誼需要時間經營,累積對彼此的認識和信任,如果不能真誠對待,像是人身攻擊或是未能尊重他人隱私,就可能發生爭執,也會引起參與的人的焦慮,落入「選邊站」的壓力。網路其實只是把現實的人際互動移至線上聊天室,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培養感情、促進信任、真誠分享和付出,給予關係空間而不要壓迫他人,這一些都是網路與現實人際關係的必要條件。

人際關係裡的界線和尊重

兒童或青少年都喜歡尋找自己相似的同伴,容易排斥和自己差異較大的同學或朋友,有時批評他人只是為了凸顯自己的優越,或是為了區分誰是「我這一國的」,說穿了仍是一種人際上的不安全感,深怕自己不組成小團體就會落單,而失去歸屬。但是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對方,適當的界線都是必要的,大文豪馬克吐溫曾說:「親近生輕蔑」(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意指即使對親近的人,我們也很容易失去界線而冒犯對方,何況是不夠親近的人呢?許多時候需要克制自己的好惡,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無論是否喜歡對方,都需要退一步思考,節制自己的發言。

人際關係不可或缺的同理心

如何知道自己發言是否得當?所謂「將心比心」仍是最好準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喜歡被對待的方式通常別人也不喜歡,像是在群組議論某人行為即為一種攻擊性或引人反感的言論,這無助於當事人的成長和學習,而是出於批判的心態,只會助長不友善的氣氛,造成他人因焦慮而選邊站,並非一種建設性的解決方式。

如何避免網路霸凌

網路霸凌指的是利用網路散播不雅照片、製造謠言、留言恐嚇等其他會使人心理受傷或恐懼的行為。霸凌不只有「加害者」和「受害者」互動關係,霸凌事件所牽涉之人至少有以下幾種:

免於網路霸凌

當霸凌發生時,我們必然屬於其中一個角色,勇敢向霸凌行為說不,這是需要練習的!孩子萬一不幸成為網路霸凌的受害者,家長需要支持孩子,讓孩子知道你會和他一起面對,除了要求對方停止不適當言論、刪除網路訊息,也需要讓學校老師知道事情始末,使其他孩子有成長學習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有犯錯的可能,知錯能改才是教育的目的。面對頻傳的網路霸凌要保持警戒,但不用過度放大事情嚴重性。網路如果使用得宜,仍是與人來往、學習新知的有效工具,將會陪伴我們長長久久呢!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