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型社會 馬太效應下的親子共讀

分享至...

文 鄭弋醫師

培養孩子成年後的競爭力

這年頭什麼都 M 型化,包括親子共讀。城市的父母知道從小就要念故事書給寶寶聽刺激孩子的腦子,在偏鄉的父母為了領補助,孩子一個接一個生,年頭生一個年尾生一個是家常便飯。

大家可以想見,兩個孩子一起哭鬧會是甚麼場景?兒虐的研究告訴我們,單是父母不能忍受小孩哭鬧就可以構成犯罪動機。我們台東 109 年一個 18 天大的新生兒被打死,就是年輕爸爸不能忍受嬰兒哭聲,家中另一個孩子差不多一歲而已。

讓家裡有書

就算我們在門診叮嚀家長要跟孩子一起念故事書,要是家中沒有「書」這個東西也沒輒。我跟家長說:「家中要有 30 本童書喔!」很多家長露出驚訝的表情!我補充:「一個月買一本,兩年半就有 30 本了。

在網路上隨便一套童書就有 10 本 20 本,買 30 本童書應該沒那麼難,大賣場的童書一本有的不用 100 元,一個月買一本比買菸更便宜啊。」

我們醫院兒科門診候診區在樂俊仁醫師的支持下設立圖書區,新上任的小兒神經科王以帆醫師更進一步,那些家中沒什麼童書的孩子,王醫師直接把家長孩子帶去圖書區,跟孩子說喜歡什麼書就拿回去看(我必須感謝熱心的家長跟我的學長姊弟妹,家中不用的童書會寄給我們,讓我們可以送給小朋友)。

閱讀好處

大腦要靠語言刺激來成長,小朋友學語言靠的是跟大人互動,三歲決勝負,父母與孩子之間大量交談的家庭與不這麼做的家庭,孩子三歲時講的字彙差三千萬個字。這樣的差別會決定孩子有沒有辦法從高中畢業去上大學 1。所謂大量交談是父母一個小時會跟孩子說兩千的字。問題是要怎麼湊這兩千個字?

我跟家長說:「很簡單,一篇文章大約 500 字,10 分鐘可以唸完,所以一小時講兩千字不難。」念文章比自己想簡單吧。

三年級以前小朋友學習閱讀,三年級後小朋友經由閱讀來學習。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就占優勢。一個沒有從小培養閱讀習慣的小孩,光是要看完囉哩叭唆的「素養」題就很吃力,要完成高等教育就更難了。不閱讀相當於不能自我訓練,排除困難的能力自然差,這對成人的社會適應大大有害。

鼓勵父母親子共讀

宜蘭的吳淑娟醫師一直在倡議政府出錢買童書送給小小朋友,對城市的家長一本童書不算什麼,對我偏鄉隔代教養的孩子,這有可能是孩子在上學前僅有的接觸童書機會。

關山衛生所的財務人員很認真地省吃儉用,擠出錢買書送給打預防針的小朋友。如果偏鄉公務員都這樣該有多好!

M 型社會不利偏鄉、貧窮的孩子,至少我們可以鼓吹爸媽或是照顧者做簡單的親子共讀,讓孩子增加一些成年的「非物質」資本,也許可以增加孩子成年後的競爭力。

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8qc8Aa3weE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