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兒童受教權——從成為創傷知情者開始

分享至...

越過行為表現,看見孩子的需要!

花蓮縣新城鄉新城國小校長、花蓮縣國教輔導團綜合領域(國小組)副召集人 黃麗花

生活中有許多重要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具體的如「錢幣、紙鈔」:少了其中一面就不是貨幣了;少了精子或是卵子就不叫受精卵、無法孕育成為生命。抽象的如「把事做對(do the thing right), 做 對 的 事 情(do the right thing)」:少了前者容易違反程序正義(法律),少了後者容易變成僵化官僚。輔導與管教、慈愛與公義、馴良如鴿也要靈巧像蛇才是真智慧,都是類似的事例。「人者心之器也」,說明人有身體,但也要乘載心智(理性+情緒+靈性),否則空有軀殼而喪失心智或是從事一些違反心智(尤其是靈性)的事,將會比機器人造成更大的危害。

兒童受教權與童年創傷經驗

談到兒童的受教權,大家的焦點通常是兒童有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兒童的學習成效如何、是否認真讀書、專心上課(最好能取得好成績)。但是卻忽略了影響兒童受教(學習)成效的另一面向(也是關鍵面向):童年創傷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

兒童權利公約第 29 條認為,兒童教育的目標包括:一、使兒童之人格、才能以及精神、身體之潛能獲得最大程度之發展;二、培養對人權、基本自由以及聯合國憲章所揭櫫 (揭示、公布)各項原則之尊重;三、培養對兒童之父母、兒童自身的文化認同、語言和價值觀,兒童所居住國家之民族價值觀、其原籍國以及不同於其本國的文明之尊重;四、培養兒童本著理解、和平、寬容、性別平等以及所有人民、種族、民族、宗教與原住民間友好的精神,於自由社會中,過負責任之生活;五、培養對自然環境的尊重。

大人要成為兒童的創傷知情者

為了達成這些與兒童受教權有關的目標,兒福聯盟今年(2021)六月發布了兩則「創傷知情」宣導影片 1、2,分別是家長篇與教師篇,非常值得大家反覆觀看並應用在生活中。影片重點都在強調 童 年 創 傷 經 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對於腦部仍在發育的孩子影響甚劇:好比蓋房子一樣,一樓的房子若未蓋好,就不可能蓋二樓;孩子剛出生時「下層腦」(掌管情緒、消化排泄、呼吸心跳)就蓋好了,但是如果一直面臨危險高壓的環境、需要時時對周圍保持警戒,觀察是否有危害安全的人事物,讓下層腦經常處於「戰或逃或凍結」的警戒狀態,這樣的「毒性壓力」(toxic stress)將導致「上層腦」(掌管思考、決策、調節情緒)無法運作,也就影響認知、理解以及思考方面的學習了。

因此,兒童身邊的大人們要維護兒童受教權的第一步就是:成為「創傷知情者」,並藉由「調節—連結—說理」,承接與同理兒童生活中經歷的挫折和衍生的情緒、開展彼此的「身心容納之窗」,使「下層腦」處於安全平穩,而非「戰或逃或凍結」的狀態。當創傷被知情,受教的心才會啟動,大腦的認知思考區域也才會開始效力。好比密碼按對才能提款、電源打開,電腦才能啟動、硬體設備沒壞,才能執行相關應用程式(軟體)。

加拿大醫師 Gabor Maté 嘉伯・麥特 3 ,堅信:「孩子不是因為受傷而受到創傷,孩子是因為孤獨的承受傷痛而受到創傷。」由此可見,不要讓孩子(或是大人自己)孤獨的承受傷痛,是重要的起點。父母或師長能夠越過行為表象(例如上課不專心、過動或是過靜),看見孩子真實需要,就是創傷知情的表現,也正是解決行為表象、維護兒童受教權、引導孩子學得更好的祕訣!

1. 創傷知情照護——家長篇完整版
2. 創傷知情照護——教師篇完整版
3. 陪伴父母看見創傷,切斷世代複製的傷害《人本教育札記》387 期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