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每人第一接觸的人際關係

中山大佳團隊、佳好 +good 心理諮商所所長 楊亦喬

家庭陪伴對孩子的重要……

從事心理師的工作即將滿 11 年之際,接觸了許許多多的家庭,每個家庭都不一樣,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無論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手足關係、妯娌關係等等,只要是人,就會與人有所接觸,而每段人際關係都無法單一的來看,在家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情況是正常的,因為沒有一個人是獨立存在在這世界上,所以我們更當重視「家」對個人的重要性。

切勿手機養孩子

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雖然忙碌,但仍然是家人啊:談陪伴的重要性。

現代人生活便利幾乎人手一機的情況,手機或 3C 產品成為父母顧小孩的保母,出外大人吃飯的時候,為了不讓孩子影響到大人用餐,所以就把 youtube 打開,直接給孩子邊看影片邊吃飯。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使用手機,很多大人會用驚嘆的語氣說:「哇!她╱他還這麼小就會滑手機了呢!」

其實我們現在使用的智慧型手機是隨著時代進步而便利生活的產物,所以只要是肢體正常的人都能做到滑和點的動作,那麼就鐵定會用手機,所以大腦是不大需要使用的,就能得到非常多的訊息。

孩子少了家的溫度就少了快樂

我服務的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孩子,我們就叫他小明好了。

小明在學校經常和同儕有叫罵或拿美工刀對峙、或對老師指著頭飆髒話的舉動,小明怎麼了?原來他爸媽在他四年級的時候辦理離婚手續,離婚的時候並沒有跟小明說,單純就是爸爸搬離開家,而小明和媽媽依然一樣的生活。

小明想念爸爸,但媽媽只說她不知道。後來小明發現當他在學校有負向行為的時候,老師會說:「我要聯繫家長了」,小明就一直增加負向舉動,因為他很想知道爸爸怎麼不見了。有一天小明拿美工刀抵著同學的頭,老師聯繫到爸媽一起到學校了解情況,小明以為只要自己不好,就會見到爸爸,而且也能看到爸媽在一起,所以他就持續這樣的情況好長一段時間……

當我見到小明的時候,本來是想跟他討論在校的問題行為,他卻開頭就說:「我爸媽離婚了……」看到他的神情,我知道這件事和他在校行為有密切關係,當我多問了一點,才知道他過去在家裡的經驗,常常是在沉默無語的氣氛裡,爸爸回家的晚,而媽媽除了要他吃飯、洗澡、睡覺以外,幾乎都是在滑手機,媽媽總是說自己有忙不完的工作,所以小明一直都覺得家裡很冷清,他想有人跟他一起玩或聽他講話,但是他發現家裡都沒有這樣的人,最後爸爸都不回來,媽媽也不講清楚究竟他們怎麼了,是阿姨在吃飯時無意說出來,否則小明就一直在狀況外。

小明很生氣……氣自己在家裡被邊緣……在學校也很煩,看到人就煩,聽到同學在嬉笑怒罵就很想發火,他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以前爸爸媽媽還會帶小明一起出去玩的,後來家裡就好像只有自己一個人一樣,他感到很不快樂……

家庭陪伴不能少 才能保護、營養孩子

遊戲治療裡,我們使用了沙和物件(指的是沙遊治療 sandplay therapy 的工具,沙箱是一個放沙的盒子,物件包括任何日常生活可看到的物品或人物、植物、食物等,遊戲的過程能夠用非語言的創造方式呈現內在狀態,心理師能透過當事人在沙箱的呈現狀態分析和瞭解當事人的內心世界,當事人能藉由創作而達到心理的安慰和療癒。)來呈現小明心理狀態,他常用破壞和單一物件來描述自己心理狀態,這樣的時間長達一學期。

到學期末的時候,幾乎很少再聽到學校老師說到他有攻擊行為,他則對我說他知道爸媽離婚的事情,一開始很難接受,但他後來也覺得或許這樣對他們都好,雖然他不希望爸媽離婚,可是他也能接受這就是他們的決定,而且他爸媽開始各自會用假日或下班後的時候陪他,不管是去買東西或吃飯,小明覺得現在跟爸媽相處的品質比以前好多了,他在學校也不再那麼煩,也可以偶而和同學出去騎腳踏車之類的,他感覺好很多了。

親愛的家長,家庭的種種變動都不是誰的錯,有時候我們在忙碌的時候會忘記孩子的需要,孩子要的並不多,有時候只希望爸媽能給予一點時間,讓我們放下手機,即使忙碌也仍舊是家人,家是所有人際關係的起源,如果孩子可以在家中擁有較好的人際關係,他也能在學校建立好的人際關係;如果孩子的情緒能在家中感到穩定和被重視,他也能在學校用好的行為表現和他人維持良好的社交方式,家長和照顧者在生活中的辛苦,我們知道是很不容易的,願每個家都能在陪伴中得到修復和安慰。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