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擔心ADHD的孩子?

聯新國際醫院小兒科主任 薛常威醫生

ADHD?說文解字先。英文是 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中文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因為名稱太長,簡稱「過動症」。

關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分成兩部分:注意力不足、過動。有過動的孩子幾乎都有注意力不足的問題,有些孩子只是注意力不足而不會過動,女生常常單純的只有注意力不足的問題。

常有家長說孩子上課明明坐得住,為什麼醫師說他過動,其實醫師指的是注意力不足。因為大家習慣「過動症」這簡稱反而造成誤解。也是因為這個誤解,反而容易忽視「注意力不足」的問題。

「過動」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改善,但「注意力不足」會持續到成年,而且不可逆轉。還要注意,上課發呆的確是注意力不足的症狀之一,但偶爾還是會遇到孩子其實是「失神性小發作」,可以安排腦波檢查來鑑別兩者。

功課不是診斷依據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沒有專注力問題,因為孩子功課表現一直都很好,當然這是值得欣慰的事。但請看圖,功課表現從來就不是診斷過動的必要條件。

小學一二年級的功課比較簡單,靠著父母親給孩子的天分,即使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專心聽講,也可以應付得很好。但升上三四年級,功課越來越多,考試題型也呈現需大量閱讀題目才能作答,這對ADHD 孩子就會覺得吃力了。

人際關係的隱憂

而孩子越來越大,人際關係也會越來越複雜,ADHD 的孩子,心不在焉跟衝動的行為是很容易影響人際關係。如:班上要分組活動,大家怕成績被拖垮,就可能選擇不跟 ADHD 的孩子一組。孩子也會覺得很困惑,我明明就很喜歡大家,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跟我在一起呢?加上無法細緻處理人際關係,結果就導致大家更不喜歡跟 ADHD 的孩子在一起了!

這個年紀通常是自尊與自我價值認同發展的關鍵期,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是不好的,所以大家才不願意跟他在一起。他開始懷疑人生,放棄跟別人交往。「大家都不喜歡我。」「反正我做什麼也沒有人要理我。」「反正我就是很廢。」「我沒有用。」孩子開始變得消極,什麼都不願意嘗試,在他的人際關係裡缺乏被尊重,被愛的經驗。這種情況到了五六年級愈發明顯,孩子開始獨來獨往,到了國中基本上就成了一匹孤狼,不跟人打交道,除非哪一天他遇到有同樣遭遇的天涯知音。

當孩子出現人際關係的疏離,自我認同感差時,家長一定要特別小心呀!請帶孩子就醫,一旦孩子那些最寶貴的歲月,錯過就無法再重來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