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不怕!「軟實力」先修班

分享至...

【親子生活】

諮商心理師 鄭翔好

友伴、同儕愉快正向經驗,可帶動孩子喜歡上學的情緒~

會聊天也是重要的人際力
在我服務的兒童與青少年中,有人際困擾的孩子常表示他不知道怎麼跟同學開啟話題,要如何自然地哈拉聊天,當一群人在聊天,要怎麼加入?正因不知道怎麼加入大家,就常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在角落,內心世界很不平靜,開了好多視窗,擔心別人會怎麼看他,會不會覺得他很奇怪,心中許多預設和憂慮,更讓他裹足不前!

若孩子在學校沒友伴,沒有和同儕有輕鬆愉快的互動經驗,會容易感到孤單、不快樂,若再加上擔心預設別人的眼光,累積久了就會產生情緒困擾,上學成為極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出現拒學或懼學。

原來能自然地與人哈拉聊天、建立關係,是重要的人際力,這讓我回想母親如何影響我與人建立關係的能力,當我成為媽媽後,在孩子上學前,營造機會讓孩子練習聊天、與人建立關係,成為他們基本內建的軟實力。

耳濡目染的內化與學習
我從小看母親總是親切款待到訪的親友,外出旅行也很容易和陌生人打開話匣子。我的大學好友們常跟我說:「阿好,妳媽媽實在是太可愛了,我只是打電話找妳(那個年代仍以室內電話為主),阿姨竟然可以和我聊了 20~30 分鐘!太有趣了!」。因著母親的熱情和親切,在我結婚北上後,我南部的同事朋友仍時常買小點心去探望母親,和我母親聊天。等到我年紀漸長,漸漸發覺自己也很喜歡跟人聊天,對許多人事物充滿好奇,聆聽別人的生活與生命經驗是美好的樂趣!

哈啦與建立關係的能力可以從小練起
當我成為媽媽,臉皮更厚(哈 ~),更多話題可以聊,我常一打二帶孩子到親子館玩耍、圖書館看書或公園散步,自然地和身旁的婆婆媽媽聊起來,有幾位還成為親子共學的好朋友。恩哥愷弟和我一樣從小耳濡目染,加上我和母親一樣喜歡款待親友,恩哥愷弟常有機會練習款待客人,與不同的年紀的人互動聊天。

外婆的熱情、親切款待給媽咪珍貴的示範與榜樣,媽咪也透過日常生活的聊天、款待、與人建立關係,帶領恩哥愷弟體驗與人互動的樂趣與美好。

上學展現軟實力
恩哥升上小一後,和好朋友不同班,他們仍會找時間一起吃飯、聊天、做功課和玩耍。我好奇地問兩位小一新生:「你們下課都在做什麼啊?」

恩哥:「我有時候會去找導師聊天。」
恩哥好友:「我不敢跟導師聊天。」
我好奇地問:「恩恩,你都怎麼跟導師聊天,你們都聊些什麼?」
恩哥認真地回應:「首先,我會先觀察老師忙不忙;如果不忙,我會先關心老師今天心情好嗎?然後再問可以跟老師聊天嗎?接著我才會分享想分享的,比如,最近看到的笑話或旅行的經驗。」
我:「謝謝恩恩的分享,原來你跟老師聊天,還有 SOP 程序喔!」
學期末,我們收到恩哥小一班導師給恩哥的回饋:「表達措詞能力強,願意參與討論,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踴躍發表意見,能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樂於和組員分工合作,與同學相處融洽」

父母日常與孩子聊天可以做的事
專注傾聽
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當孩子願意和我分享他的感受、想法、經驗、所見所聞、創作、玩具、笑話或難受的事等,我會用有聲、無聲或表情動作表示我已經聽到了,帶給孩子溫暖的感覺,讓孩子覺得和我們分享是很愉快的經驗。

簡述語意
簡單摘述孩子分享的內容,讓孩子知道我們是否聽清楚孩子所要傳達的訊息,如果我們聽懂與了解孩子所說的意思,會讓孩子對談話有信心,並願意繼續說,也讓孩子知道我們關心他,並在乎他所說的。

開放討論
父母願意聽孩子說話,花時間和孩子討論,孩子才能在聽與說的過程增進思考的能力。我和孩子聊天分享的主題不設限,他們好奇或疑惑的,都可提出討論,如:生產經驗、生理期、隱私處、性騷擾、霸凌、威脅恐嚇、朋友、情緒和壓力、信仰與宗教、歷史、政治、二二八事件、兒時經驗等,唯天文、科學、3C、運動比賽就得交給專業的先生來解惑。

正向的回應
聊天談話最後,我會試著表達對孩子分享的接納、感謝、欣賞與肯定,反應我看見他的勇氣、力量或努力等。當孩子表達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能被了解與接納,孩子對自己的表達會更有信心與勇氣,也能培養孩子喜歡自己與自信。

為自己的需求負責與明確表達
前一陣子恩哥跟我分享,身旁的同學上課期間不敢跟老師說想上廁所,請恩哥先舉手跟老師說要上廁所,他再跟出去。有一次恩哥請他自己跟老師說,同學不敢說,就忍不住尿下去了!我好奇的問:「那你怎麼敢跟老師說呢?」

恩哥:「因為妳有教我們要為自己的需求負責,自己要說出來。」恩哥這一席話,讓我很欣慰,原來上學前我刻意培養孩子為自己的需求負責,清楚的說出來,孩子學會且運用了。以下分享我在孩子學齡前即培養孩子,為自己的需求負責,並練習說出來:

當我們在餐館,孩子有什麼需求時:
第一階段:我會帶孩子一起去櫃檯,我先示範怎麼說。
第二階段:我會先讓孩子練習怎麼說,再陪孩子去櫃檯,讓孩子自己說。
第三階段:我先聽孩子怎麼說,再讓孩子自己去櫃檯說。孩子完成任務後,給予鼓勵和肯定。

在生活中孩子對許多人事物感到好奇(如:餐廳的廚師、路上的工人、清潔隊員……),我也會依上述方式,讓孩子漸進式的練習為自己的好奇負責,能夠有勇氣提出疑問,這樣一來一往,很容易就聊起來了!

另外,透過親子共學團和兒童主日學的情境,也是練習與累積公開表達與分享的勇氣和能力的機會。

問題解決能力
有家長曾提到孩子忘了帶水壺和餐袋,不敢跟老師反應,就一整天不喝水、不吃飯,經老師詢問,才知道他忘了帶餐袋和水壺。這讓我想起恩哥剛上小一,我忘了給他餐袋和英文課本,他早自習一發現,就即刻利用下課時間去找他的好朋友借備用碗,同學也借給他筷子和杯子。

恩哥說:「我跑了 5 個班級,找了 A(好朋友)、B(主日學同學)、C(幼兒園同學)、D(保母小孩),終於問到 E 第三節課有英文課,我在第三節課下課時去跟他拿書,在第四節下課前我跟英文老師說,我要提早先去還書,老師有讓我先去還書。」

聽完恩哥的描述,覺得小一新生的他,能沉穩想到問題解決的辦法,並妥善處理兩光媽咪帶給他的危機,真不簡單!

生活中,當孩子有什麼需求或困難,在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狀況下,我不會即刻救援或幫忙孩子完成,會請孩子先想想辦法,也讓孩子試試他想到的辦法,這能累積孩子對自己問題解決的經驗、能力感與信心。

在孩子上學前,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軟實力,孩子入學後沒有父母在身邊協助,也能擁有與人建立關係的能力、為自己需求負責與表達的能力,以及面對問題應變與解決的能力,這些軟實力能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與面對困難和挑戰。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