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相處,做父母的藝術(下)

分享至...

【教養與學習】

諮商心理師 鄭翔好

如何與每個孩子連結並消弭比較與競爭呢?

前二期文章提到「如何處理手足衝突的紛爭與衝突」、「怎麼增進手足情誼」,本期文章將分享「與每個孩子連結」及「消弭比較與競爭」。

與每個孩子連結
儘管是同一對父母所生,手足的性情卻有其個別差異,每個孩子需要我們特別關愛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如 5 歲的愷弟最常跟我說:「媽咪,抱抱」、「媽咪,抓癢養」(喜歡身體的接觸);隨著成長,愷弟最近常說:「媽咪,妳看」(期待我觀看他的新發現、嘗試與挑戰)。上小一的恩哥最常跟我說:「媽咪,陪我寫功課」(陪伴);「媽咪,我想自己動手做料理」(輔助孩子想做的事)。

父母得思索如何依據孩子性情的差異和個別特別的需求予以回應和滿足,卻不致於讓其他孩子覺得被冷落或偏心。研究指出當父母對孩子偏心時,會引發手足間較多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手足的性情和特別的需求雖有差異,卻有一個共同的需求—「感受到與父母是有連結的」。當父母和每個孩子有個別的連結,並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重視、有價值的,這樣的安全感能讓孩子們將手足視為朋友,與手足發展出健康的手足關係,而不是競爭對手,手足間不需要透過競爭來獲取父母的關注和愛。

父母可透過與每個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親子約會時間」(一個孩子和一個大人共享的時間)。當父母願意分別時間,並「專注」於陪伴孩子,沒有其他事情、家庭成員、手機或工作干擾。這段親子的特殊時光能讓彼此的心靈充滿關注與愛,與孩子的情感產生個別的連結。特別是如果我們也真誠的表達出「期待」與孩子的約會時間,更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重視、被愛且被珍惜,增強孩子的歸屬感。(如:我好喜歡跟你一起約會的時間,我們可以盡情的享受逛街和我們都喜愛的美食!能夠跟你一起散步約會,我好開心」)。

「親子約會時間」的安排,可以事先和孩子一起討論與規劃,找出親子都喜歡的事,或是孩子特別希望在親子約會時間你能陪伴他╱她一起做的事。當愷弟還小需要比較長的睡眠時間,先生在夏天的夜晚會帶恩哥去吃個冰品或豆花,恩哥覺得很開心。當有車展、運動比賽或電影票時,先生會和我事先商量,哪個假日由他帶恩哥去看車展、球賽和電影,我則陪愷弟在家玩他喜歡的桌遊、出去吃個冰淇淋。隨著恩哥成長與上學,在家寫作業與複習的時間增加,現在則由先生帶愷弟去騎車兜風、探險、看火車,結束後再吃個小甜點,這些親子單獨相處的特殊時光,都會讓孩子覺得很開心、滿足與期待。

消弭比較與競爭
在手足間比較與競爭,就像雜草,若置之不理,會消耗家庭的養分、侵蝕手足關係。你是否有留意不少長輩或父母在生活的言談中會刻意或不自覺比較孩子們各種行為、表現或能力等,如:「喔!你怎麼那麼笨啊!你哥哥在你這個時候都會這些事了!」「喂,你是哥哥耶,你怎麼吃飯還輸你弟啊!」「你看看,自己的東西都不收,你妹妹都可以把東西收的那麼整齊。」、「趕快,人家哥哥都已經寫好作業,都去玩了,你還在這裡慢吞吞的」。

看似希望透過比較激勵孩子不良的行為,卻製造手足敵對的狀態,被負面比較的孩子會覺得挫敗,自己是失敗者。甚至手足間也會互相比較、取笑「哈哈哈!弟弟,你跑好慢喔!」「妹妹,你畫的好爛喔!」「哥哥是北七」、「姐姐,你好胖喔!」這些比較、取笑的話語,會激怒手足的情緒、傷害手足關係、甚至損傷其自尊。父母可以如何避免呢?

每次只將焦點放在一個孩子身上
當父母要處理孩子的問題或行為時,僅需要把將焦點放在這位孩子當時的情況、要討論與面對的言行舉止,不需要把其他手足的表現也拉進來比較,或以其他手足行為當作標準。如:「弟弟,我們要出門了,請你把客廳的玩具收好,你完成後,請通知媽咪來檢查是否過關?」(負面的比較:「弟弟,你還不趕去快收玩具,你看哥哥收得又快又好,等一下哥哥可以跟我們出去,你留守在家喔!」)

表達欣賞每個孩子的特質、行為和努力
若父母很少給予孩子們正面的關注,當有一位孩子特別得到父親或母親正面的關注,其他小孩沒有被同樣關注時,手足間的嫉妒感與比較就油然而生。然而,父母時常關心每個孩子,正面的關注是充裕的,那麼孩子會明白當父母對其他手足讚美時,並不會影響父母減少對自己的讚許。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時常對每個孩子表達,對孩子特質、行為和努力的欣賞。如:「哥哥,我很欣賞你是位溫柔的幫助者,能夠耐心示範並教導弟弟如何扯鈴,當弟弟成功扯鈴時,你跟他一同興奮、開心,並有成就感。」若愷弟在身邊,我會接著對愷弟說:「愷弟,媽咪要謝謝你有顆慷慨分享的心,媽咪知道你超愛吃草莓,你卻忍耐沒有吃完,把阿嬤給你的草莓,特別留一顆送給媽咪吃!」

時常肯定孩子真正的價值
家庭生活中常見手足間什麼都能比(如:我比你高、我比跑得快、我比你吃飯快、我的力氣比較大、我比較聰明、我騎車技術比你好、我必較會爬、我的朋友比較多)。大部分手足競爭下的內心渴望是:「我是特別的!」我們都渴望自己是特別的與被喜愛的,手足間常會藉由貶抑手足來凸顯自己的價值,傳達給手足的訊息是:「我比你更特別!」

父母可以透過邀請孩子協助家庭事務,當孩子有貢獻時,會感到自己擁有能力、歸屬感與自我價值。找到機會就可以和孩子說:「我需要你的幫忙」,確保孩子知道,你有多麼感謝他的協助。並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生來都是獨特、重要且有價值的,不會因為他們表現或成就影響他們獨特的價值。當孩子經驗到父母接納他本來的樣子,孩子也會感受到被深愛著,他們在家裡是特別的,不需要透過貶抑別人提升自我的價值,孩子也會更接納與喜歡自己。

當父母聽到孩子們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而貶抑手足時,需要即時且溫和堅定的提醒,引導孩子找出合宜的方式,能尊重手足,又能感受到自己的獨特性。(如:哥哥:「弟弟,我畫的比較好,你畫的好醜喔!」媽咪:「哥哥,我很欣賞你精心的畫作,我也看見以弟弟的年紀他也好努力了,如果可以,你可以跟弟弟分享你的方法或一起幫忙他」)。

當父母能「與每個孩子連結」有如在他的情感帳戶存款,當情感帳戶存款豐厚,親子關係會更加親密,孩子感受到愛的滿足,有助於安全感的建立,有益於孩子發展正向情緒與健康的手足關係。當父母能「消弭手足間的比較與競爭」即是清理的雜草,保護手足的關係。

《參考書目》
1. 陶德‧卡密爾著 李紀唐譯(2007):搞定你家的手足紛爭。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
2. 簡‧尼爾森 & 瑪麗‧尼爾森‧坦伯斯基 & 布萊德‧安吉著 劉盈盈譯 (2017):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從 49 個練習開始,用鼓勵提升孩子的歸屬感與自我價值。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