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讓家長頭痛問題:淺談小兒慢性腹痛

分享至...

【家人健康】

小兒專科醫師、花蓮縣新城鄉衛生所主任 許木嶺

小孩動不動就說肚子痛,到底是甚麼問題?

以上是在小兒科門診很常聽到的問題。

在臨床上,若是孩子的「腹痛」症狀,持續超過六週以上,稱為「慢性腹痛」,絕大部分兒童的慢性腹痛是屬於功能性的原因(並非兒童身體本身有特定的疾病),而僅有少數是屬於器質性的病變(兒童本身有某些特定疾病的存在)。因此,在平常生活中,家長有必要在孩子出現腹痛時,初步判斷可能引起腹痛的原因,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焦慮不安。

功能性的腹痛
多數的「功能性」的腹痛是發生在學齡後,以女孩居多。主訴腹痛的部位大部分是在肚臍的周圍,可能伴隨著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礙,如家庭關愛的不足、不願上學面對同學,甚至自閉症,或是具有「不合群」個性的傾向。這些罹病兒童年齡大多數在七歲以上,而每次腹痛是陣發性的,時間很短暫,腹部疼痛的部位卻不很明確,在休息、睡覺或情緒緩和下來時,往往腹痛也就緩解下來。

器質性的腹痛
小兒對於本身病症的描述,通常不會很清楚及完整,因此,家長有必要從孩子的日常生活動中,來仔細觀察主訴腹痛時的症狀,如腹痛的部位、特性、出現的時間、頻率,甚至是否有其他伴隨的表徵。

在臨床上,由腹痛的部位可以臆斷導致腹痛是何種臟器。通常是以「肚臍」為中心點,位於肚臍以上的部位稱為「上腹部」,以下則稱為「下腹部」。上腹部疼痛要考慮是否是食道、胃或十二指腸的病變,少數則要考慮是否有肝臟、膽囊及膽道的疾病。而在肚臍周圍腹痛,則必需考慮是否為小腸的空腸或迴腸問題。下腹部疼痛則以大腸病變為主。而骨盆腔內的臟器在女孩如卵巢、輸卵管及子宮,甚至泌尿系統的疾病,也需要考慮在內。

除了探討相關部位的腹痛以外,也需要觀察是否伴隨有其他病症的出現,如胸口灼熱感(胃食道逆流)、空腹時痛(消化性潰瘍)、上吐下瀉(急性胃腸炎)、上腹部痛及發燒(急性膽囊炎或急性闌尾炎的早期徵兆)、排便裏急後重(宿便、或大腸病變)、陣發性的急性腹絞痛(泌尿道感染、或腸阻塞、寄生蟲感染)或腸套疊(常出現在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腹脹但是柔軟的(蠕動異常、消化不良)等。要特別注意,在睡眠中被腹痛驚醒的孩子,大部份屬於器質性(病理性)的原因居多。醫師在為孩子做身體檢查時,若發現孩子的腹部肌肉僵硬、局部壓痛、反彈痛(可能是腹膜炎)、腸蠕動音異常、腹部有腫塊、觸摸到肝脾腫大,或是某處有淋巴腺腫大等,這些都是「病態性」腹痛症狀。

此外,某些孩子的腹部疼痛是胃腸道以外系統的問題所引起,如肺炎、急性鏈球菌性扁桃腺咽喉炎、癲癇症等。

總之,孩子有腹痛的病狀時,家長先不要讓孩子亂服藥物,或在肚子上塗抹藥膏。尚未確定診斷時,則不應給孩子餵食過量的食物,可先採用較易消化的流質食物。若有嘔吐時,先禁食四小時再觀察後續反應。若孩子持續嘔吐,或在腹部疼痛症狀出現一個小時後,尚未緩解,或有任何擔心時,則應立即就醫確診。

建議家長平常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均衡正確飲食(多補充水分,高纖食物,少喝冰飲及動物性乳製品如牛奶)、適度運動、定期排便、充足睡眠、正向親子互動,才是王道喔!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