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孩子問題解決能力

分享至...

【家庭關係】

諮商心理師 鄭翔好

白天,高一的阿志上課睡覺,不遵守班級規範,也不願照導師指示與要求,把雜亂的物品收拾整齊。導師不斷用申誡、警告、記過來處置阿志。夜晚,阿志趁媽媽睡著後,偷偷跟朋友騎車出去,快到清晨才返家;早上到校又開始睡覺,讓導師更加火大,師生關係緊張衝突,這樣的狀況惡性循環著。

工作忙碌的媽媽,要求阿志來會談,隔週六的早上,俊秀的阿志一定會來報到,我們展開了一個學期的會談……。

探問、傾聽與了解孩子
心理師:「我很好奇也很想了解,你一直被記申誡與警告,有什麼感受或想法?」阿志:「我不在乎被警告、記過,反正我已經習慣了!」

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與處境,來理解孩子的反應,是什麼讓孩子用「習慣了」來回應他的處境?「習慣了」背後是否還有其他隱而未顯的意涵?

探究與反應孩子內在感受和想法
心理師:「你是第一次被記就習慣了,還是被記了很多次,也就習慣了。」
阿志:「第一次被記時,會很難過!」
心理師:「聽起來,一開始你是有感覺的。」
(反應孩子是有感覺與在意的)
阿志:「反正被記久了,就習慣了!」
心理師:「在這種情況下,你覺得無奈、無力與消極,晚上就想跟好朋友出去聊天、透透氣,白天在學校睡覺,逃避、讓自己不要有感覺。」
(反應孩子的情緒、感受與行為,讓孩子覺得被了解)
阿志:「現在我只會顧慮媽媽的感受。」
心理師:「你在意媽媽的感受,更勝於自己,你不想讓媽媽擔心和難過,你答應媽媽定期來會談,你一直有做到這件事。」
阿志:「爸爸過世後,只有我跟媽媽兩個人,媽媽賺錢養我很辛苦,我不想讓她擔心。我有來會談,她就會安心點」。
(抓住孩子在意的人、事、物,找出孩子願意改變與可施力的點、契機)

探究與反應孩子內在的期待和需要
心理師:「目前學校狀況是你想要的生活嗎?」(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處境)
阿志:「不是!」
心理師:「你想要什麼?」
(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期待與目標)
阿志:「我想要有個清靜的生活。」
心理師:「你想要有個清靜的生活,而你正在做什麼?」
(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現在正在做的行動,產生什麼後果,與目標是否一致)

協助孩子探究其他的選擇
心理師:「如果我是老師,你的行為與態度也會讓我很頭痛,你這樣做,不能獲得清靜的生活,對你一點好處也沒有,跟老師關係緊張也很吃虧……其實,你可以有其他選擇……」(鬆動固有的因應方式,提供其他更具適應的選擇)

與孩子討論問題解決方法
心理師:「拿塑膠袋去學校裝自己的東西有困難嗎?其實,你可以做得到,只是想不想做?你做一點點事,配合一下,就可以獲得很多清靜,這個選擇給你參考一下,你可以為自己做決定!」(參考:選 A →後果 1;選 B →後果 2;為自己做選擇/自主/決定/負責)。

增強孩子問題解決的效能與信心
~寒假過後,開學~
阿志:「我這學期都沒被記點與記過!」
心理師:「哇!你怎麼做到的?」
阿志:「我就拿袋子去把東西收一收。」
心理師:「其實,你只要願意做,可以做得很好!」
(增加孩子的自我效能)
心理師:「你喜歡現在的狀況嗎?」
阿良:「喜歡啊!」
心理師:「很高興你能為自己選擇,而且你辦的到!」

增強孩子的成功經驗,植入新程式
1. 只要我願意做,我可以做得很好。
2. 我能為自己選擇,而且我辦的到 。

有時候,青少年對生活的感覺好像困頓之獸,覺得自己沒有別的選擇!充滿無奈與消極!只要幫助孩子增加問題解決的選項,豐富孩子問題解決的百寶箱(問題解決技能),引發孩子自主、主動、負責與信心,讓孩子發現,原來面對問題可以轉個彎,生命就可以更加的寬廣。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