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埋入書中的小天地

分享至...

【名家專欄】

職能治療師 鄒佳和

大字不識幾個的幼兒,如何自己找到書中的奇妙世界呢?

繪本,在我小的時候叫做故事書,陪伴了我不少童年的時光。當時年幼的我,還弄不清楚書中各種富含的寓意,只覺得新奇的故事與圖畫是多麼地吸引人-失傳已久的寶藏、懲奸除惡的英雄、不可思議的奇遇等。

父母說故事是孩子學習關鍵 
回想到這裡,再看看身旁四歲的女兒,既然國字不認得幾個,那是什麼吸引著她一本接著一本的翻閱呢?直覺地去猜想,應該就是生動活潑的圖畫吧!

可是細細地觀察孩子,卻發現她早為書中的人物加上對白,而話中的內容似曾相似,沒錯,當中包括了先前陪讀的內容,加上日常的一些對話,都在這裡派上了用場。

回想一下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與基礎,注意力確實是一切的開端,而引發注意的源頭是動機,也就是執行這件事的理由。自從孩子呱呱墜地後,父母扮演的角色,便是將這豐富生動的世界介紹給孩子,透過父母生動扮演書中的角色,讓無聲的 繪本,成了客製化的多媒體,帶領孩子投入了書中的世界。

更重要的,孩子像個海綿,提及過的內容就可以被牢牢地記住,如果加入了道德觀念(善惡、寬恕)與情緒議題(調節憤怒與難過),漸漸也會發現這些內容內化到孩子心中,形塑成孩子人格的一部分。

一起看書吧! 
我完全同意許多專家的想法,在家建立一個易於閱讀的環境。其中最重要的是隨手可得的書本,興致一來,就可以徜徉在圖畫與文字的世界。

如果你問,孩子真的一開始都可以乖乖跟你一起看書嗎?我當然會說不可能!起初或許會遇到許多失敗的經驗,例如:心急地希望孩子能盡早養成閱讀的習慣,卻多了些強逼的氣氛,以至於不愉快的經驗讓孩子逃避閱讀。

提供一個「一起看書吧!」的情境,需包含:吸引人、隨手可得的書本,家長的鼓勵與陪伴。持續漸進的鼓勵後,孩子偶爾已經可以坐在書堆中二三十分鐘,這時是她四歲半的年紀。

循序漸進的閱讀帶來能力 
以我的孩子為例,從厚頁的、幾何的、黑白或鮮豔的圖畫開始,漸漸增加圖畫中的複雜度與故事性,有時再加入立體書或是遊戲書,增加視覺上的豐富性及互動性。

幼兒圖書中的人物不一定有對話或劇情,但可以適當的加入即興的內容,連結生活的經驗,例如:看到書中的動物,我會多問一些相關的問題,馬怎麼叫呢?牛呢?如果要切入顏色的主題,除了蘋果是什麼顏色外,也可以試著問紅色的水果 有什麼呢?甚至是切開來是紅色的水果有什麼呢?發揮更多的學習空間。適當的使用開放式的問句,可以幫助孩子學得更多喲!

到了有邏輯順序的故事階段,除了文字的內容,也可以在插圖中,加入對話,無非就是在孩子可以理解的基礎下,豐富書中的內容,讓讀過的故事再度活了起來。同時也破除框架,賦予孩子更多的觀點,更活潑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就算是三、四歲的孩子,雖然只能認得簡單的國字和數字,也可以說出豐富又生動的小故事了。

如果手邊有連續故事圖卡,你也許會發現,孩子開始會有邏輯的講述三、四張以上內容的故事(但可能需要大人先排好順序)。就算是偶爾忘了部分聽過的內容,但給予稍許的提示,孩子又能夠繼續交代卡片中的劇情。

就算是孩子不成文句的講述,一旦大人給足了回應後,喜悅的表情便滿滿的掛在孩子的臉上,然後一遍又一遍,樂此不疲。我想這就是自然發生的學習情境,不只提升了孩子學習的興趣,也促進了家庭關係的發展。

養成習慣是急不得的,別因此而動了肝火,最後變成兩敗俱傷。從親子同樂的角度出發吧!繪本是個媒介,在陪讀的過程,讓孩子享受親子的連結,也享受閱讀的快樂。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