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己來吧!

分享至...

【親子教育】

原高中理化老師 基隆鐘

順著本能發展,就是孩子的生存法則,父母一味用自己的認知來要求孩子,那孩子成長的機會就變少了!

記得在美國生活時,一個唱詩班的女團員住院回來,和大家分享她在醫院的一段事。她開完刀的第二天,先生帶著三個孩子來看她。她問先生:「今天怎麼會帶孩子一起來?」她那位在電腦大廠當副總裁的先生回答說:「孩子問可不可以來看媽媽?我就帶來了。」她說:「當時雖然很累,但還是很高興。」

接下來的兩天,先生都帶孩子來看她。但是,她發現孩子三天都穿同樣的衣服,於是問先生:「為什麼他們都沒有換衣服?是不是沒有乾淨的衣服穿,還是沒有洗澡?」她先生很自然的說:「他們沒有說要洗澡啊。」瞬時,每個人心裡所想的都表現在臉上……

當時我的兩個女兒,一個小四,一個還在東跑西跑,她的分享讓我反省應該怎樣來對待我的孩子,是讓她們想要洗澡時再給她們洗,還是直接教導她們每天都要洗澡?關於吃飯方面,是等她們肚子餓時,再弄給她們吃,還是定時把她們叫來餵飯呢?

討厭吃飯的童年
我想起從小就很抗拒吃飯(早中晚餐),因為我認為吃飯用掉我玩樂的時間。甚至只要看到媽媽在煮飯了,我就開始找地方躲起來,想說如果媽媽找不到我的話,我就不用吃飯了。

但是,媽媽看不到人來吃飯,一定會想辦法找到孩子。被發現的那一剎那,我哇的大哭出來,想用哭鬧躲過吃飯,最後當然行不通,但這事也成為童年一個很深的記憶。

「吃」與「餓」的本能
到底吃飯這件事,要怎樣學習?應該讓小孩子怎樣子吃呢?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在還不能爬時,就會把東西往嘴巴塞;稍為大一點,開始會自己打開包裝袋,把裡面的東西拿出來吃,記得《湯姆歷險記中》的湯姆,就常常偷吃蜜餞嗎?吃,是生存的一種本能。

除了餓了會吃,還有一種本能,就是飽了就不想吃,不好吃的不想吃。但往往小孩子在吃東西的時候,旁邊的大人總是期待、甚至強烈要求一定要吃完大人預備的食物,不管孩子喜不喜歡,或是吃不吃的完。這時,無形的衝突就開始了,小孩子開始拖拖拉拉、把食物弄到碗盤外面,親子展開飯桌上的戰爭。

常常,孩子拼不過大人的種種招式與壓力,在不情願的狀況下,完成大人的心願。久而久之,孩子被訓練成只能順服成人的指示,自己的想法不要,也不必表達出來。更不用依循自己的生物本能,去體驗內在的感覺,或是實踐相對應的想法。

本能是一種生存法則
對於臨到身上的刺激,產生感受與回應,不都是生存本能的訓練嗎?小的時候,處理自己身體的感覺與反應;慢慢長大以後,逐漸經歷人際之間的情感與互動;到了更大一點,開始觀察世界,思考自己的將來,然後依據與生俱來的天分,不斷的體會、回應,然後在一連串的嘗試後,走出自己的一條路,這不也是成人遇到變化時,所經歷的過程嗎?

那位副總裁的小孩,還沒感到身體的不舒服時,不會去想到要學習身體清潔的問題。也許再過幾天,當他們感到無法忍受時,就會想到洗澡的好處,就如同兩天沒見到媽媽時,就會要求爸爸帶他們去找媽媽。

放手吧!
小孩子吃飯這生存本能的事,大人要依自己的「認為」來決定孩子的感覺嗎?當大人外在的決定,取代孩子親身的感受,無形中,減少孩子學習的機會,延長他們處理、應變的時間。

而如果一個人,連吃飯這種延續生命的本能都被剝奪,甚至不能自主處理,那他要如何面對將來所遇到的問題?

我想,大人不妨學習儘量讓孩子自己處理、學習。只要孩子在將來遇到困難而苦於無法解決之時,懂得求助父母一起尋求解決的方法,這應該是父母養育子女最放心的結果了。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