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對方法,讓親子關係更好

分享至...

【親子教育】

華人地區家庭事工講師  林素娟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認識孩子特性,用對方法溝通,關係就會加分!

在我們養育孩子的現場,孩子可愛的模樣常常停留在幼兒園,上了小學有課業和考試的壓力後,親子間的互動總是多了一些拉扯;若是加上親子間缺乏溝通的時間和機會,那麼親子的關係就會像拔河一樣,陷入吃力的拉鋸戰,情緒總在輸贏間擺盪。

其實,華人的教養觀念中,並不缺乏對孩子的管教,只是不知道和孩子建立關係才是關鍵。

讓孩子真知道父母愛他,管教才有效果,否則面對孩子,有時候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可是像飲鴆止渴一樣,久了就失去果效,日積月累,我們越是要求的地方,孩子卻更反其道而行。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孩子在學習上缺乏動機。

兒童愛之語
我有三個孩子,十餘年前,當我面臨親子教養的困境時,《兒童愛之語》成了我們親子關係的潤滑劑;直到現在孩子們陸續就業,我們仍然是無話不說的知己;試想,父母人生寶貴的經驗、孩子成長過程的發現,可以彼此盡心的分享,是一幅多麼豐富的圖像。

肯定言詞
用「耳朵」接受愛
主要愛之語是「肯定言詞」的孩子,他們是用「耳朵」來接受愛的,所以悅耳的聲音,親切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但是讚美的話常常會讓孩子迷失在掌聲中,而沒有勇氣作真正的自己,所以當孩子有好的表現時,要問他:「過程中有哪些值得感恩的地方呢?」屬算恩典一方面可以避免孩子驕傲,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展孩子的視野。

精心時刻
用「耐心陪伴」接受愛
主要愛之語是「精心時刻」的孩子,他們是要用「耐心陪伴」來接受愛的。他們喜歡鉅細靡遺的陳述事情的原委,所以父母個別的、定期的、預備心情的與他們約會是很重要的;知心深入的朋友和堅定的信仰,可以陪伴他們的一生愛箱滿滿,免於孤獨。

身體接觸
用「肌膚」接受愛
主要愛之語是「身體接觸」的孩子,他們是用「肌膚」來接受愛的,所以他們的愛箱容易滿溢,也很容易千瘡百孔;熱情和重挫是他們常有的情緒;多次的、深切的擁抱,就會讓他們深深感受到「我們好愛你!」;反之,「怒氣中的責打」是致命的一擊。

接受禮物
用「關係」接受愛
主要愛之語是「接受禮物」的孩子,他們是用「關係」來接受愛的,關係中有愛,他們才願意接受那份禮物;禮物不是貴重與否,而是在於是不是他們所要的。父母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的本相,在孩子挫折時的陪伴,是孩子最渴望的禮物。

服務行動
用「貼心支持」接受愛
主要愛之語是「服務行動」的孩子,他們是用「貼心支持」來接受愛的;有時是幫他們搭階梯,有時是搭鷹架,在他們遇到無法自行克服困難時,提供適時的幫助。這個過程是協助他們做不到的,而不是溺愛他們能做的,否則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不知感恩。

長期以《兒童愛之語》陪伴孩子,在教養上會事半功倍,針對孩子的需要可以直打紅心。當孩子的愛箱滿溢時,就會分享給週遭的人,他們也會擁有許多珍貴的友誼。

先愛無礙  親子關係更好
總之,在教養的路上,「溫暖支持的愛」要先於「指導要求的管教」,就像一輛車子要開得動,開得好,能抵達目的地,一定要先加對油,加夠油。

所以,先「愛」,再「教」,才「管」;給予彼此更多有效的聆聽與溝通的空間,和孩子「手牽手、肩並肩、心連心」,才能成為子女一輩子的良師益友。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