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數位 • 友善家庭【2025親職教育論壇 】|新聞稿
  • 預約數位 • 友善家庭【2025親職教育論壇 】|新聞稿

 

預約數位 友善家庭 聚焦AI浪潮下的家庭挑戰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深耕家庭教育超過25年,長期陪伴孩子與家長。今年以「預約數位,友善家庭」為主題,於8月22日假臺北市青年局國際會議廳、9月4日假臺中市政府新市政大樓集會堂,舉辦【2025親職教育論壇】。兩場論壇共吸引近800位親職工作者、教師與家長參與,聚焦在AI浪潮下,家長該如何幫助及陪伴孩子。

 

協會創立初衷雖以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但在20多年服務過程中發現:辛苦生育、養育、教育孩子的父母與老師,同樣需要支持與協助。因此自2023年起舉辦親職教育論壇,首屆引發熱烈回響;2024年則以「共親職」為核心,特別為父職這個長期被忽略的角色重新定位。

 

今年的論壇主題,進一步聚焦數位世代下的家庭挑戰,並融入代間教育觀點,期望搭建跨世代的溝通橋樑。



 

專家觀點與政策支持 跨世代對話的橋樑

論壇中,來自教育、科技與公共政策領域的講者,分享不同視角的觀察。

論壇籌備會會長黃迺毓教授以自身教學經驗回顧,從書本時代、電子化時代到AI時代的轉變,她形容自己面對這些改變的心情相當複雜。她也感謝每位與會講員的參與,讓彼此能共同學習。

 

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則指出,現代孩子是「AI原住民」,我們需要傾聽與理解,呼應臺北市政府將今年定為傾聽年,發送傾聽百寶袋鼓勵家長用自身的經驗與孩子進行溝通,開啟正向友善對話

 

臺北市議員曾獻瑩提醒,現今手機成癮問題嚴重,親職教育同樣需要學習與投入,感謝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舉辦論壇,鼓勵與會者多多關注。

 

臺中市教育局長蔣偉民則分享,AI雖加速了教育行政,但真正的價值應該是將AI省下來的時間轉化為我們與家人更多優質的相處時光,而不是再拿去做其他想做的事,如此AI才能真正成為我們親職教育的最佳助手。

候任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秘書長侯宜秀,也在論壇中以「母親、律師、開源社群參與者」與「AI專業者」的多重身分,分享如何裝備與陪伴孩子踏上 AI 時代的勇者之旅。她並在論壇中搶先公布人工智慧學校與Mata合作AI使用指引,並且提到其中許多心法其實源自她在擔任彩虹媽媽時的學習經驗,引起現場熱烈共鳴。

 

家長教養AI小幫手 以愛迎向數位未來

本次論壇最受矚目的亮點,是首次發表的【家長教養AI小幫手】,集結協會26年來在生命教育與親子教養的經驗。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祕書長陳進隆強調,面對快速發展的科技與超高齡社會的現實,家庭更需要重新思考科技與情感的平衡。

陳進隆呼籲:「科技不該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應成為家庭中彼此理解與陪伴的橋樑。讓我們用愛與包容迎向挑戰,一起打造更溫暖、更具韌性的跨世代家庭。」

彩虹愛家持續以「讓每個孩子都被優質陪伴」為使命,發展兒童生命教育課程、培訓志工團隊,幫助孩子建立品格信念與健康價值觀。透過一次次的課程與行動,不僅陪伴了數十萬孩子與家庭,也為整個社會注入更多盼望與愛。

 

論壇的落幕,不只是一次活動的結束,更是新挑戰的開始。彩虹愛家邀請更多家庭、教育工作者與社會大眾,一同支持生命教育,讓愛在更多世代之間流動,守護我們共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