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共舞

分享至...

【教養與學習】

職能治療師 廖艾華

跳舞可以帶孩子無限的能力,所以讓孩子盡情在舞中快樂、自由玩耍吧!

走進教室,鏡子映出一張張既興奮又羞怯退縮的可愛臉龐,你推我擠地不敢站在最前排。站在鏡子前跳舞需要很大的勇氣,跳不來、漏拍、跟不上節奏都會馬上被發現,要面對最真實的自己,以及他人的眼光。

談及舞蹈與職能治療,常常先想到肢體相關的益處,但對於一些長期處在低成就、被責備,甚至被排擠霸凌過的特殊孩子來說,跨出心中的恐懼是第一步,動作、舞序和隊形都會慢慢忘記,但從中建立起的自信心是可以陪伴孩子一輩子的。

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大腦接收和整合環境中的感覺訊息,並做出適切的行為反應,感覺訊息類型包括:前庭覺、 本體覺、 觸覺、視覺、 聽覺、 嗅覺與味覺,而舞蹈包含了前五種感覺訊息,是非常適合孩子的感覺統合活動,即使沒有治療室中的感統器材或戶外的環境也能在家練習。

身體的搖擺、頭部的傾斜、轉圈等動作會刺激內耳前庭平衡系統;肌肉收縮用力或放鬆延展、關節受擠壓、肢體在空間中大幅擺動都會刺激本體覺受器;肢體與肢體接觸、與其他舞者接觸、使用各種材質的道具可提供孩子各種觸覺刺激;動作模仿和隊形變化可加強動態視覺和追視能力;音樂中的旋律變化、節奏、輕重拍、高低音等,提供孩子豐富的聽覺刺激。

舞蹈動作更是特別需要肢體協調與序列性動作的整合,孩子組織計畫各個身體部位要如何協調地運用、預備下一個動作或走到下一個隊形,如此才能不間斷地做出一系列複雜的動作。稍不同於其他運動的地方是,舞蹈可以針對孩子的程度量身設計難易度,從只動手部、兩拍一個動作,到四肢同時運用、半拍一個動作,可避免孩子初學時挫折感過大而放棄,也可針對其弱項加強編排在舞蹈動作裡,彈性和客製化程度很高。

讀懂他人的肢體語言和情緒,以及表達自己的情緒
網路發達的世代,越來越多不知道如何與「真」人相處的孩子,班上交不到朋友,常被反應不擅長察言觀色、情境和情緒辨識不佳等問題。人與人溝通有 30% 透過語言,70% 是透過「非口語」,非口語包含語氣、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物理距離等。縱使青少年常接觸的 MV、韓劇、YouTuber 也有大量的表情動作,卻不盡「真實」,當中的人物多半是被精緻包裝過、戲劇誇張化、剪輯和聚焦過,與真實生活仍有段落差。

舞蹈學習的過程中仰賴大量的觀察模仿、揣摩、融入情緒、表情流露,像是呈現愉悅的動作通常是輕快、跳躍、臉部表情放鬆或微笑;憤怒的動作是用力、外放、侵略、怒視的;害怕的動作是僵硬、蜷縮、躲藏、眼神迴避的;沮喪的動作是無力、失去方向感、眼神飄緲的。孩子從觀摩別人的動作表情中,會慢慢建立同理心,自我揣摩和詮釋後,也能發展出屬於自己表達情緒的方式,幫助他們在有情緒時知道如何適切地傳遞,預防我們的孩子壓抑太久後爆發或做出無法挽回的決定。

衝動控制和團體注意力
跳舞的過程中孩子會感受和學習控制自己的肢體位置與擺動、肌肉出力程度、自己與空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可以幫助力道控制不佳、人我距離拿捏不洽當、經常撞到桌角、被東西絆倒、尋求強烈刺激或活動量過大的孩子。舞蹈中有時會有留白、暫停或慢動作,舞者需禁止不動或慢速移動,對於衝動過動的孩子是很大的挑戰和很好的練習。

持續注意整個舞團、留意其他舞者動向也是跳舞很重要的一環,對於容易分心、團體注意力短暫、只顧自己的孩子是很好的練習機會,當他分神或未為他人著想時,會影響整個團隊,他將學習處理自己造成的後果、建立自我提醒的習慣,以及謙虛接受同儕的提醒,合作性或輪替性的舞蹈動作非常適合這類的孩子。

肌力和肌耐力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肌力和肌耐力是跳舞的基礎,對於低肌肉張力、容易疲憊、姿勢不良的孩子很有幫助。其中,可以透過道具的使用引導孩子較「具象化」的出力,譬如揮舞彩布、旗子時,需要一定的力氣才能讓布面在空中展開,或是搬動椅子、從木箱跳上跳下、傳遞桿子、互拉繩索等,讓孩子們有較具體的回饋,知道自己出力程度足不足夠並做修正。

透過舞蹈能讓孩子面對自己、建立自信心,並在其中達到感覺統合、理解他人肢體語言和情緒、衝動控制和注意力,以及肌力和肌耐力的練習。

家長們,讓我們與孩子們共舞吧!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