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話父親

分享至...

【理事長的私房故事】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黃迺毓

對有婚姻的男士而言,一生最有價值的事為何?

若有人問我:「你認為當今台灣的家庭最需要的是什麼?」我很想說:「重振父親的角色!」

父親使命 渾然天成

有關父親生理心理方面的研究文獻指出,從人類進化史看來,父性是與生俱來的,但爸爸需要透過學習才知道所有實際的育兒方法,例如幫寶寶換尿布、洗澡和餵食,當媽媽也是如此。也就是說,每個人都需要時間學習如何當父母,然而人人都有教養子女的本能。

更有趣的是,在妻子懷孕期間,丈夫睪固酮分泌減少,使男性更具同理心,比較容易專注判讀孩子的情緒,進而獲得強大的多巴胺回饋,使得照顧孩子產 生快樂愉悅感。睪固酮分泌量低,不只讓他們全心關注於家庭,而且男性的催產素分泌與妻子一致,此演化機制讓父親成為願意照顧、保護與付出的人。

父親 一生最快樂的事

話說,我有位高足在幾年前的某天,忽然很感性的說:「我們研究家庭,探討父職,往往發現的是父親們的工具性角色,似乎很少談到父親是如何學習當父親的。但是研究發現親職角色很重要的學習來源是榜樣,那些從小因戰亂離家的老兵們是如何想像當父親這回事呢?」

過不久,她留意到 1949 年前後從大陸來台的那些少年人,他們有的終身未婚,也有的與台籍女士共組「芋頭番薯家庭」,到底他們是如何從 being a father 走到 becoming a father?雖然他們有的因為戰亂失學,且離鄉背井,沒有祖產,但終究在「戰後嬰兒潮」的大時代中有份,且「製造」出不少奮發向上堅苦卓絕的下一代,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

那些「沒有父親的背影可參考」的老爸們,如今至少都已經九十高齡了,有些頭腦和身體狀況都還不錯,需要把握機會訪談,留下珍貴的紀錄。於是身為 「外省第二代」的她義不容辭,開始訪談。透過介紹,她一一登門造訪這些「老杯杯」,記錄他們當年的點滴。

過程相當感人,有些人「鄉音未改鬢毛衰」,來台定居七十多載,口音尚存,受訪者都很高興竟然有人對他們當父親這回事感到興趣,並願意記錄、探討,都覺得不敢當。研究仍在進行中,到目前為止,每位父親都回答這一生最大的成就和快樂就是自己成立了家。

父親節的慶祝遠不如母親的隆重和熱烈,或許因為我們對父親們不夠瞭解,不知如何適切的表達。父親絕對不只有工具性角色,他的存在價值是無可取代的,紀念父親的辛苦付出的同時,也相信當父親這件事是男人們最大的喜樂。

更多精彩內容

家庭教育叢書推薦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