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情談預防

分享至...

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黃迺毓

如果能從小地方開始著手,好像很多事都不會這麼棘手了……

2020 全世界頭號大事是新冠病毒的肆虐。

整個社會各行各業的停擺,造成很多習以為常的事都不再是理所當然了,不管有些人如何正面思考,都很難說這是求之不得的祝福。然而,禍福相倚,當聖經的「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成為正向思考的根據時,我也想到投入家庭教育的初衷。

家庭教育從家長開始

大學畢業後我當過幼兒園老師,看到幼兒發展的地基在家庭,不管是學習或行為上的困難,都可以從家庭經驗中看到原因,就起心動念想從家長的身上「預防」起,接觸許多家長後,我發現為人父母之前,所有人都已經有其他的「家庭身分」,例如:兒子/女兒、丈夫/妻子、女婿/媳婦、兄弟/姊妹等等,而當父母是其他角色的「交集」,新手父母其實不是「從零開始」,這角色是個累積,從其他角色彙整而來,所以預防不是從新手父母開始,反而是從結婚前就要開始,而婚前階段不是指已經有了對象準備共度一生了,而是一整段時期。

難以想像的疫情災難

話說,隨著世界各國疫情的發展,我們從媒體報導中井底窺天,發現對疫情的反應會決定該地區疫情的發展。有的國家以為新冠病毒是一種流行感冒,過了就好,甚至會在人體中產生抗體,所以不必大驚小怪,過於忽略病毒的嚴重性,結果是死傷無數。

有的地區則寧可過度反應,也不要在感染後耗費很多社會資源去治療,甚至無效。看起來限制行動對商業的影響很大,但是至少確診的人數得以控制。萬一種種限制下還有確診的也立即隔離,沒讓疫情擴散。

疫情關鍵也在於「預防」
台灣的防疫表現亮眼,搶功的人當然也有,但是最基本的還是人民在公共衛生方面的素養。在死亡和痛苦 的威脅下,我們大都配合政府的規定,不拿生命開玩笑。到目前為止,我們算是相對安全的地區。

當然疫情還沒過,我的直覺是「回不去了」,若又回到疫情爆發前的疏忽大意,那可能就是週而復始的循環,倒是我們扎扎實實的學了一課,就是「預備」和「預防」比治療和互相怪罪更重要。

記得一開始被規定戴口罩、勤洗手時,心裡有多麼嘔嗎?戴了口罩其實不舒服,幸好當時氣溫低,習慣後,偶而看到沒戴口罩的人,必賞以白眼。而勤洗手還有口號,配合這些全民運動,台灣顯現一種「團結」對 抗看不見的病毒。

其實,若我們能以「預防」和「預備」的心態來面對其他的社會問題,尤其家庭問題,我們就不用花費那麼多徒勞無功的社會福利費用。「戴口罩、勤洗手」的觀念在家庭問題預防上應該也是可以救命無數。

更多精彩內容

家庭教育叢書推薦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