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教育」旅程

分享至...

【理事長的私房故事】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黃迺毓

從教育、從政策、從執行推動,家庭穩定了,下一代才能更好。

大約十一月中旬某日下午,有位朋友來電,劈頭就說:「信望盟想徵召妳出來參選不分區立委。」我立刻說不可能,接著他說明為何大家認為我合適,我直接反應:「你是詐騙集團吧?」對方哈哈大笑。後來又有幾通電話,我也是客氣的說:「我沒有感動。」

參選,我?!
很奇妙的,上帝讓我在一週內意外遇見幾位「重要他人」,在對談中,我開始認真的思考此「笑話」,想到小時候的不愉快競選經驗,使我人生的五十年都極力避免參與任何選舉。我一直告訴自己,我們善良百姓好好禱告,努力建設,讓上帝掌權,不要介入政治紛爭。

但是,接二連三的食安事件令我們憤怒不安,有天我忽然看到一個影像,好像上游有人在水源傾倒毒品,而我們直接服務孩子和家庭的人,在下游努力的種菜、洗菜、煮菜,在我的專業工作經驗裡,我看到家庭正在面臨類似的情況,而我,可以躲起來而心安嗎?

準備好了沒?!
我一直說:「我完全沒有準備。」上帝卻回答:「妳為何不問我準備了沒?」

我回顧這些年,大學「半推半就」主修家政,在兒童與家庭領域發現我的興趣,當時台灣經濟起飛,出現很多雙薪家庭,雙工作家庭固然有助於家庭收入和社會勞動力,卻也造成兒女養育的空窗,當年一般人尚無兒童發展學的概念,以為孩子托給別人養,大了再帶回來教就可以,於是我投入幼教工作,以為好的托育人員可以彌補家庭功能的微弱。

後來我擔任社工,證實家庭的功能無可取代,家庭的問題是因為社會長期的無知與疏忽,要真正幫助幼兒,我必須有能力幫助父母,幫助他們鞏固家庭,讓家成為愛與安全感供應的地方,才是關心下一代最落實的方向。

在美國求學期間,我朝著這方向充實,在大學任教前後三十幾年,我也參與一些家庭教育培訓和推廣的實務工作,例如:推動生命教育和閱讀之時,我們從家庭教育角度推動「親子共讀」,一方面培養家庭的閱讀氣氛、習慣和興趣,另方面家長也可以在跟孩子共讀過程中,更多認識孩子的特質,更深瞭解孩子的發展需求,培養親子感情。

落實家庭法甚於一切
2003 年,台灣通過「家庭教育法」,可見當年的立法委員都感受到台灣的家庭面臨危機─社會變遷快速,家庭來不及因應,多元家庭的增加(包括隔代教養、單親、跨國婚姻等等),使得很多孩子在功能不足的家庭裡辛苦的長大,到了學校,有些成為學習不利的學生,也是教育的無力之處。

然而家庭教育法要落實,讓每個人都能從家庭得到愛與安全,這些需要有家庭專業,而非僅以福利的角度來應付弱勢家庭,很多政策看似無關家庭,其實會從根本影響家庭生活和家人關係。不管時代如何變動,家庭仍是社會基本單位,過去的家庭政策或許不足,或許有待改善,但不是推翻可以竟其功,錯上加錯不會等於對,只會將我們自己推向更不幸的人生。

有家庭,才有未來。家,不僅是「繁衍種族」的地方,而是社會安定和諧的基地。

而我的每一步,都有上帝精心的安排,雖然我還是像個忽然被推下水的旱鴨子,但是我的「教練」一定知道如何讓我享受游泳,如此我信。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