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繪本看有智慧的媽媽

分享至...

【名家專欄】

退休教授 莊瓊惠

當孩子出很多招時,媽媽如何當個有智慧的媽媽,好好接招呢?

現在的父母真是不好當,不像過去只要把孩子養大就好,這個世代有太多的資訊隨時都等著「教」我們的孩子,一個不小心,孩子就學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知識或觀念,所以靈敏的家長知道,現在是要跟整個社會大環境搶著教自己的孩子。

智慧父母
教孩子也不是這麼簡單,不是告訴他該怎麼做,孩子就會乖乖受教,這著實考驗父母的智慧。

用不同角度看事情
我很喜歡《蛤蜊之歌》這本繪本的媽媽。《蛤蜊之歌》講過一個小女孩轉學後,第一天上學的經驗。學校裡,周圍都是新同學,一會兒後座的踢她的椅子,一會兒前座的頻頻回頭看她,一會兒覺得同學在講她的壞話,每件事都讓她不舒服。她氣急敗壞的回家跟媽媽投訴,媽媽卻不急著解決問題,只是邀她先來檢查蛤蜊的好壞沒想到因為看著蛤蜊,也同時讓小女孩看見自己的問題,原來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所有的事情就有不同的樣貌。

我說這個媽媽有智慧,是因為她教孩子不是那種直接又教條式的方法。在孩子受委屈或是有情緒的時候,一般的媽媽總是想要很快的幫孩子解決問題,告訴孩子先看看是否是自己的問題?或者是勸勉孩子學習原諒別人,但是這個媽媽沒有急著安慰孩子,而是先轉移注意力,給孩子愛吃的蛤蜊,讓孩子暫時忘記不愉快,至於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人際關係的難關,就等適當的機會再說。

等候最佳時機
我覺得這真是做父母最難的地方,許多父母急著解決孩子的問題,是因為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適當的時機。但是往往忽略了,當我們急著教孩子的時候,孩子準備好了嗎?也就是說,孩子準備好要反省自己了嗎?

當人還陷在情緒當中,基本上是無法反省自己的,尤其是孩子。這時候,一個受傷的心最需要的是被同理,或是受安慰,媽媽用心愛吃的蛤蜊先安慰孩子,沒想到孩子在敲打蛤蜊的過程中,就體會到原來用壞的蛤蜊檢查別的蛤蜊,就讓人以為每顆蛤蜊都是壞的。生活中的經驗讓孩子體悟到,自己可能就像那顆壞的蛤蜊,所有和自己互動的同學,都因自己偏差的眼光,結果就都成了壞同學。

當孩子有了反省的體悟,接下來要跟孩子講道理就輕鬆多了,所以我說這是個聰明有智慧的媽媽,知道硬拉著孩子接受一個教條式的觀念,不如利用相關的生活經驗,更讓孩子體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教導孩子真的不要急,找到適當的時機,一個小提醒比強行灌輸有效的多。

讓孩子做自己
第二個讓我覺得有智慧的媽媽,就是繪本《小象能做的事》的那個象媽媽。小象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尋找自我,牠想要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小象想要模仿其他的動物,牠認真的問象媽媽,牠可以像青蛙跳躍,像猴子爬樹,像鱷魚游泳,像蝴蝶在空中飛翔嗎?真是孩子經常會問的問題,總想有樣學樣,然而媽媽用很直接了當的方式告訴孩子「不可以」!

一般孩子聽到媽媽說這個不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時,總是會很挫折的,有智慧的象媽媽告訴孩子,大象因為笨重的身體,不能像青蛙一樣跳躍,但是我們可以用力來跺腳;雖然不能像猴子爬樹,但是可以在樹幹磨蹭屁股,雖然不能像鱷魚游泳,但是可以在岸邊噴噴水,象媽媽很具體的跟孩子說不可以的同時,也讓孩子知道那可以做什麼呢!

這給孩子很大的盼望,這不是拒絕,而是一種清楚的引導。我覺得人的一生中,如果都有一位像大象媽媽這樣的前輩,告訴我們如何成為自己,就會減少很多摸索的機會。而當小象做出媽媽的期待時,象媽媽問:這樣舒服嗎?啊!是的,當小象知道如何作為一隻象的時候,那時候的感覺就是舒服。舒服的感覺很重要,那是成為自己一個最重要的標記,象媽媽的引導實在是簡單又明瞭。

一個有智慧的父母就是知道,當我們必須否定孩子想法的同時,必須引導出一個正確的方向,否則只會讓孩子感覺被拒絕。而一個好的引導必須是家長本身要有良好的經驗,或是豐富的知識,所以教好孩子的前提,是父母本身就必須要隨時充實自己,否則媒體或網路的教導,就會遠遠跑在父母的前面了。

更多精彩內容

立即購買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