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的現在與永恆

分享至...

【生命教育】

耶穌會神父、輔大教授退休 陸達誠

人生走到 83 歲,該怎麼過日子呢?

時間的巨輪把我們往前推進,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像山泉一樣流啊流……

自知自明
一瞬間,已過了 60 歲大關,很快地就逼近了 65 歲退休年齡這一關。以往人們把 65 歲看成老人,現在這個老人關可能要重新劃定了。君不見多少 75 歲的長輩,還生龍活虎地馳騁人間。但一過 80 歲就該小心一點,還在兼職的老者,得有自知之明,不能再戀棧了。

不服老的話,或許會有嚴重的後果!去年已過 90 高齡的周聯華牧師,自陽明山駕車下山,半路上覺得不支,就把車移到路邊停下,不久他就回歸父家了。牧師得天獨厚,幸運地逃過引發連環車禍的大劫,但不能不說這樣的行動實在危險,尤其車中還有乘客。

前幾年,耶穌會中華省規定,會士 75 歲以後不得再開車。這個規定可說是明智之舉。筆者當年 80 歲左右,立即遵命不再駕駛,想不到搭乘久違的捷運悠哉游哉,其樂無比。

原來真的老了
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四十多年來我周旋在年輕人中間,不知老之已至。換言之,筆者一直覺得自己仍是一個年輕人。

83 歲在老人族(65-90 歲)中處於中間位置。雖然個人心理年齡還不這麼老,但事實上已進入了老境,至少從別人的目光及舉止中(如:讓座),可以看到自己不復年輕。

那麼就接受貴刊邀約,試談一下生命晚期的生命教育這個議題吧。

大把的自由時間
一般而言,人們 65 歲退休以後,辛苦了一輩子,終於可以好好地透一口氣:早晨不需要鬧鐘了,讚美上帝!白天一大堆時間可用,就像從銀行裡拿出了大把銀錢,可隨心所欲地消費。以往的白日夢,現在可把內容填進去了,要漫遊:巴黎、羅馬、威尼斯、大阪……,都是可能的,只要好好地安排一下,就可一償宿願。

您或許不相信,我對周遊列國,包括坐郵輪,毫不感興趣,一方面,大概已去過二十多個國家;另一方面,語言不通之處,激不起太大的好奇,不去也罷。而國內的勝地,要去的都去過了。總之,對遊山玩水不再好奇。那麼,生活是否會乏味單調?

相反,退休後,好不容易得到一些安寧,夫復何求?最好的生涯規劃是從這個取之不易的「時間」上著手。時間一去不復返。用好它,生命就會豐厚起來。每一刻活得充沛的話,都可以成為「絕對現在」,也就是進入一個會永遠存在的自我深層,成為記錄在「我的歷史」中的時間單位。

寫下這一刻
對我來說,要把時間化成「絕對現在」之最佳方法就是「寫作」,即古人所說的三不朽之一:「立言」。老年人靠回憶及觀察,分析生命的甜酸苦辣,讓找尋的事跡逐漸浮現,變成文字。作者由此可得最大的滿足。

筆者雖無顏自稱作家,但會把自己寫過的東西,一看再看,不會厭倦,不忍釋手,真是一個不可救藥的自戀患者。奈何,誰叫老天爺如此安排的。在這個前題下,我的生命規劃的邏輯就明朗起來了。用一個字來說,即不停地「寫」。

以上所述對大部份讀者而言,如果不是痴人說夢話,或是與您們個人的生涯規劃南轅北轍,談不上有什麼啟導作用,那麼就請讀者您把它當一個參考好了:知道世上有:「懷有如此這般『最愛』、而活得充實快樂的老人」就好。這些老人在他們的黃昏歲月,活得很開心,因為他們終於可以對其 90% 未開發的潛能,及未訴諸文字的經驗,繼續不停地做最後的「衝!衝!衝!」。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