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洞悉繪本的圖、文與設計-在閱讀中提升孩子的文學、認知與審美能力

分享至...

【名家專欄】

大學講師 葉嘉青

一個好繪本,除了欣賞文圖,還能給孩子甚麼呢?

親子共讀能開啟孩子早期的閱讀經驗,但不少父母仍對運用繪本存疑,提出:「繪本的圖與文說的是同樣的故事嗎?」「是圖還是文重要?」這問題需要從繪本的特質與孩子的發展來了解。

繪本對孩子有一定影響
繪本是圖、文與設計的結合,承載了社會、文化與歷史的內涵。孩子早期發展是以讀圖開始,若以啟發的方式引導他們看、欣賞及詮釋繪本,可以提升孩子終身的視覺洞察力。

Styles(Morag Styles & Martin Sailsbury, 2012)對 4-11 歲孩童做的研究發現,孩子 會對繪本的字與圖的交互作用、顏色的意義、角色的肢體語言及視覺的隱喻,產生認知與情緒反應,邊觀賞邊思考與學習。

繪本文圖關係
而繪本需形成特有的旋律與節奏,圖、文與版面設計要產生趣味的互動,才能吸引孩子。以下例舉能引起孩子共鳴與詮釋的作品,來談繪本的圖文和諧關係。

圖與文的互補性
圖畫能反映及延伸文本,並提供孩子闡述的空間。色彩豐富、故事愉悅,版面設計好看好玩的《好餓的毛毛蟲》,是精美的工藝品,以月光下一顆小小的蛋拉開序幕。文本具重覆與預測性,圖畫多采多姿令人驚艷,孩子在朗讀中,透過感官經驗,認識毛毛蟲蛻變的過程。

《小貓頭鷹》文本具生動的畫面感、平易樸實,圖畫質感細膩、啟發孩子的靈感與想像。當小貓頭鷹們夜裡醒來時,因找不到媽媽而焦急,反映出孩子害怕分開的情緒,結尾媽媽的歸來與安慰為他們帶來安全感,撫慰了面臨分離焦慮的孩子。兩本書的圖與文互相作用,形成一種混合式的文本,彼此豐富、延伸與拉提。

《不肯睡覺的小孩》與《野獸國》的核心價值是值得信賴的母愛,即便母子間偶有衝突也無法動搖。《不肯睡覺的小孩》是孩子對周遭的環境與人事物進行道晚安的睡前儀式。文本率直、溫柔,圖畫奇幻、豐富,如穿梭在真實與想像的超現實中。

《野獸國》以阿奇狂野的行為被媽媽罰到房間不准吃飯開場,進入想像的世界。文本簡潔、富詩意,圖畫流暢、隨著情節起伏而變換邊框大小。當阿奇亢奮的情緒融合想像達到高潮時,無字跨頁的圖佔滿了頁面,產生熱鬧與釋放感。當阿奇發洩完回到真實世界時,晚餐在房間等著他,白底黑字的畫面上醒目地寫著:「……而且還是熱的呢!」宣告母愛超越衝突的力量,為精巧的圖文互動寫下完美的句點。

圖與文的雙重奏/對位
圖畫與文本述說不同故事、各自提供選擇性的資訊,或在某方面互相矛盾,形成幾種可能的結果。

《母雞蘿絲去散步》顛覆看與聽繪本的傳統方式,述說母雞與狐狸在同一個時空中,發生的不同故事。若只聽文不看圖,完全不知散步的母雞,一路有伺機攻擊的狐狸尾隨。圖文的互動像一齣滑稽的童話劇,提供孩子旁觀者的洞察力,並激發他們想警告不知是愚笨、冷靜或幸運的母雞的衝動。當孩子欣賞完故事後,會想主動解釋故事未交代的部分,這樣的閱讀過程,培養他們鑑賞幽默文學的能力。

我們除了閱讀浪漫、理想化的童書,也接觸到充滿嬉鬧、顛覆常規或意涵模糊的童書,例如:《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就顛覆了書的傳統模式,並將童話改編,充滿戲謔與諷刺性。

《動物園》用滑稽嘲諷的筆觸、左右對頁的柵欄、邊框對比的手法,引發讀者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或動物園的意義。

《莎莉,離水遠一點》與《外公》都採取了後現代手法,將既定的文本和真實、想像的圖畫並置,開放讓孩子自由詮釋可能的含意。《莎莉,離水遠一點》是小女孩一家到海邊玩的故事。左頁單調的圖與文,表現父母的傳統考量,右頁色彩繽紛與海盜對決的畫面,對比出孩子新奇幻想的世界。

《外公》運用祖孫間不知所云的對話,及兩種字體做文本,顛覆了傳統敘述法。當賭氣的祖孫背對著,分別被安置在左右頁面上時,顯現彼此的疏離不愉快感。直到小女孩沮喪的蜷曲身體望向爺爺的空椅子時,作者讓孩子選擇要如何解釋外公的離開。故事最後,小女孩推著嬰兒車奔向朝陽的畫面,充滿了盼望與生機。

好繪本的圖與文之間,應該充滿活潑的動力,不同的文學類型也應提供多樣的意義與視覺設計。親子共讀圖文和諧的繪本,有助於提昇孩子敘述、觀察與詮釋的能力。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