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分享至...

【醫學與生活】

信德診所小兒科專科醫師 許木嶺

好的飲食能幫助孩子,也是家長比較可行的方法。

過去,醫學界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主要來自家庭遺傳、周產期因素、社會環境與心理壓力、化學及毒性食物等。然而有越來越多的實證研究顯示,營養失調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民國 89 年《中國時報》有篇針對日本的研究報導,提到現今兒童的飲食不外乎高蛋白、高脂肪、高糖、低礦物質及低維他命,造就體內熱量過多,腦內營養素不足及失調,產生難以控制的情感,進而導致容易發飆及暴力行為。校園暴力的罪魁禍首是零食!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索飲食的重要。

ADHD 症狀與盛行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神經行為疾患,也是影響學齡兒童最盛行之慢性健康問題之一。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四版,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核心症狀為: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控制衝動、持續的過動行為。病童有多種功能性問題,如學習困難與障礙、與同儕及家人相處不良、焦慮、低自尊心等。

全球學齡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盛行率為5-10%。在不考慮功能性問題而只要出現有核心症狀時,則盛行率更高。而青少年盛行率為 2-6%,成人約 2%。普遍而言,約 9.2% 的男性及2.9% 的女性,發現有 ADHD 相關行為出現。

而國內的研究,針對臺北市某國小 7-12 歲疑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調查,根據老師版兒童活動量表篩選出的盛行率為 8.4%。另外一項研究針對台中地區低年級學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盛行率約 6.3%,男女比約 3:2,有相當比例的個案合併其他問題。

致病原因
致病的原因至今依舊不明,目前認為是生物性的、多方因素的,或是腦部化學物質傳遞有問題。若在嬰幼兒早期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則多和胎兒及周產期因素有關,基因與環境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外,因早產及腦傷使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因胎兒酒精症候群或鉛中毒、因感染中樞神經系統之後遺症等也需考慮。除此,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也有可能發生在健康兒童身上。

醫學研究
在 1970 年代就已發現,食物中的磷、葡萄糖、乳糖、添加劑、防腐劑及染劑等,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關。後來研究也建議應注意牛乳產品、小麥、玉米、酵母、豆類、柑橘、蛋、巧克力及堅果(這些都和過敏有關)。

一般認為吃糖對兒童行為及認知有負面影響,但機轉不明。中國針對 13-17 歲體重過重及肥胖,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研究,發現肥胖確實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關,但目前尚無達到統計學上意義。

目前知道營養不足及缺乏碘、鐵、鎂、葉酸、鋅、維他命B12、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等對兒童認知發展相關。針對 4-14 歲 ADHD 兒童研究發現,血清鐵蛋白值較低,且越低症狀越嚴重,而缺鐵亦使多巴胺神經傳遞異常,當給予鐵後能改善症狀。當飲食中無人工色素及含安息香酸鹽防腐劑時,兒童過動症會減低,重新給予時,又會增加。

另外,有嚴重學習及行為問題兒童,當飲食改變或選擇傳統醫學治療,可獲得明顯改善。他們認為 ADHD 部分導因於,食物分子使腸子通透性增加,免疫系統在壓力下,導致低程度的發炎,讓腦處在氧化壓力狀態。

中醫飲食建議
中醫觀點,過動症是「陽盛陰虛」、「陽亢陰衰」。「陽」主散發、主動作,過動兒的舉止躁動與脾氣亢奮、動作太過就是「陽過盛」的主要表現;「陰」主沉靜、主凝聚,注意力難以集中與定性不夠,就是「陰不足」的體現。

有中醫師認為過動兒的體質以「胃熱」為主,主要是因「過食肥甘厚味」,所以飲食要避免油炸類及巧克力,尤其是巧克力。蛋白質來源從豆類而非肉類,不要吃紅肉(牛、豬肉)、可改吃白肉(雞、魚),但要避免焗烤類食物。要大量喝水,而非加糖飲料。奶蛋類勿過量,牛奶、羊奶對過動兒來說比不上豆漿來得好。

結語
至少有 60-80%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症狀會持續到青少年;而有 40-60%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青少年,症狀會持續到成年。隨著年紀的增加,過動行為逐漸減少,但注意力不集中、衝動、組織能力差、人際關係差等仍會持續,且很嚴重。若不加以正視、預防及治療,小至病患個人健康謀生有問題,大至會引發社會國家的動亂不安。

目前研究顯示,配合藥物、行為治療等模式,多半會使症狀改善一些。另外,身為家長及教育者,也要做好身教幫助兒童從小有正確的飲食觀。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病因雖複雜難確立,但飲食的叮嚀及調整,是每日都可以做的,不是嗎?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