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家人?

分享至...

【理事長的私房故事】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黃迺毓

吃不完的美食,說不完的話題,肚子滿足了,心也更靠近了~

前陣子,我有機會帶幾位團隊伙伴去了一趟北京,去之前有幾位陸生得知消息,就興奮的安排在北京的團圓,一位帶著新婚夫婿來相見,還有一位從上海搭十二個小時的臥鋪來相聚,他鄉遇故知,說不完的話。

異地的團圓 
另一位和未婚妻安排了一個晚宴,本來要去餐廳聚餐,我覺得時間寶貴,因當地交通繁忙,來回很費時,也比較不能暢談,於是建議他們買些小吃到旅館吃吃聊聊。他們恭敬不如從命,小兩口拎了一盒盒的食物,我們提供場地,就在房裡辦起宴席來了。(結束後我們當然是收拾得乾乾淨淨)
我們謝過飯,看著滿桌佳餚,正要開動,忽然有人說:「這感覺好像以前的團契聚會喔!」大家都猛點頭,許多美好的回憶瀰漫在小菜之間,除了好吃之外,又多了很特別的味道。

吃吃喝喝成為家人 
這些年台灣的大學校園裡多了些陸生,有的是交換生,只來一學期,有的則是正式學生,我想他們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認識這個專業領域,著實不容易,只靠上課還是有限,所以邀請他們跟本地生一起,每週有個中午聚餐,其實重點不在吃,而是聊天,因為時間很短,吃的東西很簡單,有時只是買了一堆蛋餅、飯糰、蘿蔔糕、豆漿、米漿、水果等,或是有人會從家裡帶來食物,大家吃吃喝喝,談天說地,很多時候我們分享圖畫書,時間到了就各自去上課,我以為這只是一件尋常的事,沒想到幾年過去,他們紛紛告訴我,這是求學過程不可或缺的經驗。

我想,「一起吃吃東西」應該是人與人之間很重要的「愛的語言」吧?「共餐」不僅是解決生理需求,也滿足心理需求和社會需求。能有一群人一起吃東西,表示這群人之間有交情,有人為大家張羅食物,被服事的人覺得被愛,被關心,平常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好像也沒那麼嚴重了。過後不久,有人結婚,台灣的同學(加上男/女友、配偶等)有十三位遠赴大陸去慶賀,陣容堅強,令人感動。

吃著、談著,我們培養出「家人」的情感,雖然相聚時都知道分開之後相見不易,但也因此特別珍惜,所以,重點真的不是吃什麼,而是因愛而吃。

把愛端上桌 
我想到這些年「外食」成為時尚,有人開玩笑說:「吃家裡煮的東西較健康,吃外面煮的才是幸福。」漸漸的,用餐這件每天都要進行至少三次的「大事」,就被「方便」的思維給改變了,大家也習慣了,聽說有小孩回到家,看到桌上有新鮮的飯菜,驚嚇的問:「今天發生什麼事!?」

寒假快到了,能不能多花些時間在廚房,將這個家庭活動復興一下?多多在家裡共餐,你或許會發現,許多幸福就在其間,可能比花很多錢去旅遊回來後的虛空感更珍貴。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