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流淚谷終至喜樂泉

分享至...

【生命故事】

基隆教會新禾之家傳道╱師母 蔡璧光

至愛離開了,曾經的倚靠、夢想、快樂都破碎了,留下來的另一半,要怎麼重拾自己呢?

在我們身邊,每天都上演著生、老、病、死,其中以死亡最難讓人接受,特別在華人文化裡覺得死不吉利,所以避諱談論這個話題,導致許多逝者家屬的情緒都被忽略,內心的憂傷也無法紓解……

第一次面對死亡 
我從小到大未曾真實面對過親人過世的景況,第一次面對死亡的議題,就是至愛的先生突然罹癌,治療十個月後就離開了,這對我就像晴天霹靂的打擊。

我和先生的相識非常戲劇化,他到我當時的美國教會受訓而認識,四天之後離開。經過一年半的長距離交往,在我畢業後,就嫁回台灣,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但先生在2011 年的十月發病,突然無法進食,後續診斷為腸癌。在無法進食的狀況下,仍然接受化療,最後體力不支而回天家。在他生病的這段期間,我像個超人一樣,蠟燭五頭燒,每天不是往返醫院就是住在醫院裡。

當先生還在世的時候,得到很多的關心、鼓勵和幫助。但先生離世後,這些實質的關心和幫助大多消失了。好在我在學校擔任彩虹生命教育志工,在教導「人與生命」的課程時,閱讀了一些談及死亡的書籍,所以了解到必須要正視失親後的內心感受,否則難以重建生活,未來也可能會觸景傷情而情緒崩潰。

重新出發
在先生過世後,為了休息、沉澱再出發,我選擇去讀書進修,當下又買了許多的書閱讀,期望能走出失去摯愛的傷痛。但是這個過程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我「失落」的,不只是先生,還有換工作、搬家等。突然間生活的驟變,沒有人能夠了解我內心真實的感受,也無法實際的安慰我,甚至還遭受到友人責備,不應該如此悲傷。

但上帝為我開了一扇窗,有天我收到一個電子郵件,標題是「伴你走過憂傷路」的講座,內容是關於如何走出親人過世的悲傷議題,我知道這是為我預備的。

參加講座的那一天,聽著講台上一個個分享,從失去親人的悲痛到走出傷心,重拾生命的光采,我的眼淚沒有停止過。其中最震撼我心的,是陳湘琪姊妹的故事。

1 她是家中的老三,唯一的女兒,雙親的掌上明珠,是在父母晚年時期所生的。她從小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父母早逝,沒想到父親罹癌北上接受醫療時,母親卻在南部家中跌倒過世,不久後,父親也在病中離開。雙親的驟逝讓她每日以淚洗面,足不出戶。後來有機會參加「伴你走過憂傷路」的成長團體,才逐漸走出悲傷,重返人群和職場。聽完她的分享之後,我知道自己也有出路了。

當時我因為週間上課,無法參加成長團體,所以選擇周末的一對一的悲傷輔導,也因為身分是學生,收入很少,所以得以免費接受諮商輔導。另外,當時的輔導中心主任,也特別安排和我有相同工作背景的諮商師,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恩典。

流淚谷後的祝福
接觸了悲傷輔導之後,我才知道自己所有的情緒起伏都屬正常,因為平常即使掉了東西、寵物過世等,我們都會難過,更何況是至親的離世呢!

在專業諮商者的帶領下,我學習到親人離世,可能會經歷的過程。威廉‧ 沃登(William Worden,美國哀傷輔導權威)提出四個階段:

  • 接受失落的事實
  • 處理悲傷的痛苦
  • 適應一個沒有逝者的世界(外在╱活在沒有逝者的日子裡。內在╱重新定義我是誰。心靈╱重新架構所設定的世界)
  • 在參與新生活中找到和逝者永恆的連結

另外,每個人的悲傷都是獨特的,走出悲傷的時間也因人而異。透過輔導,我也有機會以正向的方式,整理內心的哀傷情緒,包括:內疚、怒氣、懼怕、沮喪和遺憾等,讓自己的生命力慢慢被恢復。

如同諾曼‧ 萊特(美國喪偶作家)所形容,失去另一半就如滑落的蛋,蛋殼破成千百個碎片,每個碎片都代表婚姻中的夢想、計畫、喜樂……走過這段路,我也發現,雖然不是所有碎片都能回到原來的位置,雖然蛋上依然佈滿裂痕,但至少我再次完整了。

因著這些經歷,我後續有機會上到相關的課程,也陪伴許多失去至親的人,走過流淚谷。回首才發現,自己的傷痕也能帶給人安慰,原來生命的低谷是上帝給的另一種化妝的祝福。

後續還有相關悲傷輔導文章,敬請期待。

1《真情部落格》〈清晨日光:陳湘琪〉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