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一起待在家

職能治療師 鄒佳和

情勢急轉,突然的停課,家長措手不及……

2019 年 12 月發跡的新冠肺炎,從最初的國際新聞,逐漸成為了我們的日常。由於第一波疫情順利的抵擋住了,使得台灣可以在 2020 年有驚無險地渡過。社會正常的運作,除了鼓勵多洗手及戴口罩外,可以正常上班、上課,最多就是打開電視偶爾看到國際上充斥者確診者數字飆升的新聞,像是平行時空般的錯覺,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

一瞬間國小家長的惡夢

2021 年的開始,接連出現的防疫破口,一連串的影響,情勢急轉直下的在 5 月中發佈了全台的三級警戒及學生停課,正式接軌了國際疫情下的樣態。起初,精神喊話下的台灣,期待能在兩周內解封,然而詭譎狡猾的病毒,持續讓疫情延燒不停。這樣的焦躁,身為家有學齡(特別是國小)、學齡前孩童的家長一定特別有感,因為筆者也是如此。

去年在疫情的肆虐下世界各國早已經歷數次的封城、停班停課,許多在國外的友人也在網路上陸續分享了有別以往的生活型態,轉念後,與其擔心疫情發展、抱怨生活諸多的不便,積極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發揮創意,嘗試各種新的生活可能性才是積極正面。學童停課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出現了兩個問題:「在無法外出的情況下,該如何消耗孩子過多的精力?」,「視訊上課,該如何維持學業的進度呢?」

在家學習的建議

對於的孩童在家學習的建議,首先第一步,維持以往上課的「作息時間」,除了以往早睡早起的習慣外,請盡量維持如同在學校上課一般的作息,按表操課。其次是環境安排,對於自制力佳的孩子也許還好,但孩子如果不是三催四請就無法順利完成功課的話,建立一個利於上課寫作業的乾淨整潔環境(只有學習用具)更是顯得重要。

以上兩點看起來簡單,卻是孩童在家自學的關鍵,按表操課的作息不是一定得「8 點上國語,9 點上數學」,而是維持孩子學習的常規習慣,以免時間久了就鬆懈,同樣的,環境安排上劃分學習區和休息、活動區也是讓孩子容易進入狀況的辦法。

餐桌整理為上課區

以筆者家中為例,因為我仍要持續上班,太太則在家中督促大女兒(小學二年級)的課業,並且同時照顧小女兒(學齡前)的生活起居。在停課自學初期就開始對家中環境調整,為同時顧及兩個孩子,將餐桌整理為上課區。

讓多位孩子都能參與

除了每天維持學校進度外,也事先準備符合學齡前孩童的靜態活動讓小女兒在一旁可以有參與感。早上起床後,就是早操時間(配合學校的體育課),跟著影片蹦蹦跳跳後,早餐也吃得特別好。接著除了國語、數學的學習外,美術、音樂、生活、鄉土語文都嘗試讓姊妹們一起參與,持續執行兩周後的效益除了姊姊停課不停學外,4 歲的妹妹也學會了寫 1 至 10 和昆蟲剪紙遊戲,說到這,真的感謝在家第一線面對兩個活力十足的孩子,每天持續想破頭給孩子各種遊戲的
太太。

線上觀看線下操作

適應在家學習的過程肯定有過渡期,「為什麼我要一直在家裡念書、寫測驗?」各種抱怨聲是免不了的,適當調配上課和下課休息就顯得更為重要,其中,電視和 3C 誘惑是最大的挑戰,除了堅持原則外,就是轉化 3C 的誘因。單純只是看卡通動漫,雖然娛樂很高,卻也容易成癮。因為孩子們的好奇心旺盛,拜各類 youtuber 的資料庫所助,我們常常在看了幾個小學生科學實驗、點心製作影片、美勞遊戲後,讓孩子親手操作當成在家自學課程後的「獎勵」,於是接觸 3C 的目的轉化成查詢資料的工具而不是娛樂本身,自然減少了成癮的機會。

疫情的反思該給孩子什麼

一直以來,大女兒是個想像力豐富且容易沉浸在幻想空間的孩子(其實就是白日夢),疫情期間視訊上課時我一直擔心這會讓她更加跟不上課業,沒想到在太太要求孩子自主負責功課下,反而減少了孩子做白日夢的情況,因為她必須自主完成每天的課程內容和作業,如何改善自己的效率就更顯得重要,同樣的,在校外英文課的視訊課(這是我親自在一旁陪著她的)中,孩子漸漸變得主動及負責,這才又點醒了我,與其談論教育的內容與方式,「自我引導」能力的培養才是最優先的,這鼓勵了孩子自我發展並且吸收資訊,當然家長還是得在一旁篩選資訊來源,但反轉了被動的學習方式,反思教與學的過程,是這次最大的收穫。

此外,透過這次疫情鼓勵大家宅在家,姊妹兩人的感情變得更好了,互動的摩擦當然還是會有,在引導下一次又一次的化解衝突,現在姊姊日常自然的會帶著妹妹一起遊戲、說故事,而妹妹也透過向姐姐學習而更加成熟,形成良性且正向的互動循環,是個意外的收穫。

筆者書寫到這邊,台灣目前的疫情仍未看到減緩的趨勢,這樣的衝擊是全面的,影響了大多數家庭的生活,期望大家都能順利挺過這次的疫情,回到再次美好的日常。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