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的「應驗」

分享至...

【理事長的私房故事】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黃迺毓

當環境不斷改變時,落實家庭教育,就是穩固變動的力量。

最近在修訂一些以前寫的有關家庭的文章,赫然發現生活環境的變化真是驚人,當年我引用了 1980 年美國社會學家托弗勒(Alvin Toffler)寫的一本很著名的書《第三波》(The Third Wave),其中有一章專門談到〈未來的家庭〉。

未來家庭已經來臨
三十幾年前的「未來」,那就是現在了吧?其中有幾點如今看來果真應驗了。

少子化
托弗勒以為,核心家庭是工業革命後的產物,第三波社會中,其他的家庭型態會迅速繁衍。然後,會有部分人刻意選擇沒有孩子的生活。看看這些年少子化的趨勢,真是被他說中了。

在家工作
他認為,科技的進步使得「在家工作」成為可能,並普遍化,工作和生活幾乎不可能完全分開。真的ㄟ,有了電腦、網路和手機後,即使是上班族,「有沒有看到人」不再是上班下班的判斷,萬一遇到「工作控」的上司,即使假日或出國也難逃工作的催逼。

職業年齡降低
此外,托弗勒提到,在 3C 住宅裡,孩子不僅可以觀察父母的工作情形,到了某個年齡之後還可以參與工作,可能會出現一些專為年輕人設計的工作,而且與教育合併進行,使年輕人也能扮演「生產者的角色」。所以他主張在支持童工的同時,也要有適當的措施來保護童工,使他們不致受到嚴重的剝削。

或許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試著以他們熟悉的方式,在社會上尋找自己的「行業」或「專業」。而非大人為他們設想的「工作」。在許多年輕人不知自己要以何為業的年代,教育程度顯然已經不能等同未來的「社經地位」,一個連國中都沒畢業的人早就可以「創業」,而我們的教育還沈溺在「學什麼可以做什麼」的思維中,難怪許多人擔心找不到工作。

托弗勒認為第三波已經無法抵擋,所以社會應該放寬工作年齡限制,實施彈性上班時間,開放工作半天的機會,使工作配合人的需求,而非將人硬塞在既有的工作模式。在這樣的環境裡,傳統的「年少學習──成年工作──老年休閒」人生三階段已經不再適用了。彈性上班考驗著新人類的實力和責任感。

落實家庭教育
第三波的孩子成長過程和以往不同,托弗勒相信家庭會在第三波文明中擔當重要角色,家庭應該負起更大的教育責任,學校應該支持願意在家教育孩子的父母,而且家長對學校應該有更大的影響力,未來的社會是個以家庭為主的社會。

溫故知新,當我重讀這些文章時,也想到生命教育和家庭教育應緊密維繫,在環境的變動中,為未來的人類立下品格的基礎、不變的價值。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