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淋巴腺腫大

分享至...

【醫學與生活】

信德診所小兒專科醫師 許木嶺

發現小孩頸上有硬塊,該怎麼辦呢?

發現硬塊?!
門診中常有家長意外摸到嬰兒枕骨後有硬塊,緊張不已,也有兒童在發燒感冒時喉嚨痛,發現頸部有腫塊,怕是腫瘤而來就診。通常在診療解釋後,家長才會放下心中的擔憂。

其實兒童頸部腫塊原因不多,常見原因有:淋巴結肥大、淋巴腺炎,以及先天畸形。什麼樣的頸部淋巴結是無害的呢?一般而言,小於 2 公分的淋巴結,會痛的淋巴結 (可能是感染),比較不用擔心。

什麼時候要特別小心呢?大於 2 公分的淋巴結、非常硬的淋巴結、固定於頸部軟組織而無法被移動的淋巴結、特定位置 (如鎖骨上)的淋巴結等。

淋巴結及功能
淋巴結屬於淋巴系統的一部分,是淋巴循環聚集而成的器官。

每個人的身上大約有五百顆左右的淋巴結,表層的淋巴結可以利用觸診來加以評估。

正常時,可在兒童的頸部、腋窩和腹股溝等,觸摸到小的淋巴結,深層的淋巴結則分佈於縱膈腔、腸繫膜、腹膜後及骨盆腔,是肉眼看不到也摸不到的。

在嬰兒時期,約有 57% 的嬰兒可以摸到淋巴結,最常摸到的是枕骨後及頸部淋巴結,是小小的、有彈性,像花生米的顆粒,大小約 1-1.5 公分左右。

隨著小孩日漸長大,暴露於環境中的各種抗原,這些淋巴組織會穩定的、慢慢的增大直到青春期,隨後就會自行減小及消失。

淋巴結的功能是為了防止感染散佈的保護屏障,清除從淋巴液來的細胞殘渣、細菌及其他異物,所以當引流至該淋巴結的地區有病原菌侵入時,該區的淋巴結就會隨著腫大、發炎,例如最常見的急性扁桃腺炎或咽炎,就常常伴隨著頸部淋巴結腫大。

淋巴腺腫大原因
發現淋巴腺腫大時要先問診,包括淋巴腺腫大的時間、有無發燒、上呼吸道感染、附近有無皮膚病灶、被貓鼠咬抓的傷口等病史,因為這些與感染較有關係,而感染包括細菌、黴菌、結核菌及病毒都有可能。
至於全身的症狀,如關節痠痛、不明原因發燒、體重減輕或夜間盜汗,這些可能與免疫或結締組織疾病,或惡性腫瘤合併轉移性疾病有關,並須接受詳細檢查,以便找出病因。

淋巴腺腫大的特性
若是發現,淋巴腺短時間內快速變大,且是固定幾顆融合一起的淋巴結,要留意可能是惡性疾病。

大部分的惡性的淋巴瘤不會紅腫熱痛,但這不是絕對的,也有少數快速長大的腫瘤,會有疼痛的感覺。

如果是急性淋巴結發炎,通常感染後發生的很快,在幾天內就可增大到 1 公分以上,而且局部腫大處通常有腫痛,及發燒現象。經過適當及足夠時間的抗生素治療後,腫大的淋巴結會消失。

若是兩週的抗生素治療,不但無法讓淋巴腺縮小,反而繼續增大,且懷疑是惡性疾病的話,就必須做切片檢查。

若是病毒感染,通常是雙側性,皮膚表面較少看見發炎,一般無須治療,約十天會自行消褪。

在病毒感染中,以 EB 病毒最常見,除了頸部淋巴腺腫大,有時會合併發燒、眼皮水腫、扁桃腺化膿、肝脾腫大或皮疹等症狀,雖然無需治療,但淋巴腺約需 2-4 週才會回復到原來大小。

目前,已經愈來愈少直接以手術切片頸部的淋巴結,只有懷疑是惡性淋巴瘤或結核性淋巴結時,才會施行手術。總而言之,造成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很多,有些只是反應性變大,有些則是某些病症的前驅或合併症狀。

發現徵兆時,應即早就醫,由專業醫師判斷,適時配合各種必要的檢查,查出病因,對症治療,才不致延誤病情喔!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