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庭,才有未來

分享至...

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黃迺毓

年輕人害怕結婚生子,但有沒有更人性的解決方法呢?

家,不僅是「繁衍種族」的地方,更是社會安定和諧的基地。可惜台灣去年結婚人數不到一萬對,而離婚率卻創下新高,達到五萬多對。夫妻關係搞不定,年輕人更視婚姻為畏途,雖然政府祭出一些獎勵政策,有決心要民眾多生育,但是大家心知肚明:少子化的趨勢看起來還方興未艾。

養兒為了防老?

少子化之所以是國安問題,就是因為這個現象會影響每一個人,不是針對哪些族群,或是有些人看穿養兒不再防老的思維,寧可選擇不生小孩而已。

從國家的立場來看,多數公共開銷都是從稅金而來,少子化現象可預見幾年後繳稅人口減少,表示能繳稅的人「平均」要負擔更多的錢,說穿了還是養兒防老的觀念,是一般人心中的算盤:讓別人去生養吧,我把養小孩的錢存下來養老不是更省力?所以「動機不正確」會讓現象惡化。但再多想一步,養兒育女本來就是家庭的基本功能,孩子原本是一對夫妻在許諾相伴一生之後的「愛的結晶」,如今生養小孩的喜悅被操作成「社會責任」,真的有點糟蹋。

從生命教育開始

我認為此刻應該更多的實施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從最根本的核心思考人的價值,而不是將人像其他畜類一樣,以「口」為單位來討論一年需要生幾口才夠呀!

學者警告,「晚婚不生」或「不婚不生」是國家社會很大危機,政府應鼓勵年輕人早點結婚。沒錯,但如果沒有配套措施,幫助人們恢復愛的能力,恐怕埋下更多混亂和傷害的地雷。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愛的能力,能力包括態度和技能,我看到有些人已經朝向此方向行動,例如,從母親的懷孕到生產的辛苦過程,談生命的價值,讓孩子知道不管你的家庭如何,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因為有人愛他。對一些在家裡得不到愛或是被不合宜對待的孩子來說,這一點可能不容易理解,但是,一旦他開始願意相信,就可以慢慢從生活中瑣碎的事情中,察覺到大人不完整,但仍舊努力的愛。人因著原罪很不完美,無法真正無條件的愛人,我們真的需要認識因為愛而創造世界(包括人類)的上帝啊。

父母不需要扮演上帝,也不必為了讓孩子有安全感,而讓他將父母當作上帝,畢竟我們都承擔不了那麼大的責任,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阻止孩子認識上帝。當他逐漸在生活上經歷上帝,他會珍惜自己的生命,長大後他會循著愛的引領,預備自己成為一個懂得愛人和被愛的人,享受「安心成家,和樂育兒」,才是解決少子化比較人性的辦法吧!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