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大自然缺失症」

分享至...

【名家專欄】

花蓮縣秀林鄉崇德國民小學校長、花蓮縣國教輔導團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國小組副召集人 黃麗花

山水、花草、動物,大自然帶來的力量,有多神奇?

《失去山林的孩子》¹ 的作者認為,現代兒童普遍有「大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的現象;這個現象可以用來解釋為何愈來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缺乏同理心與想像力、無聊感與憂鬱感增加(其實成人社會何嘗不是如此)。作者同時強調,家長、學校、社區甚至國家政策都應該為此問題負責――因為孩子沒有選擇權,有選擇權的是我們大人……。這本書的論點引起我深入閱讀的興趣,也因為此書,幫助我掌握營造校園環境的重要原則。

開始改造校園
生態池──觀察與分享
學校原本就有一個 6×3 公尺、深 0.6 公尺的生態池,但是一問之下發現它已經乾涸(荒廢)許久,最大考量就是安全了。《失去山林的孩子》提醒我,如果能在安全的範圍內,提供一個親水生態池,或許能改善孩子的「大自然缺失症」吧!

於是,我把生態池恢復成它原本應有的樣貌(內有能吃孑孓的孔雀魚和大肚魚、錦鯉,也有自然課會介紹到的睡蓮和多種水生植物。最重要的安全措施則是維持 30 公分水深,並立上「禁止入池」的警語)。

開張的第一天,小朋友好像很久沒看過魚一樣,專注的觀察水池的動態,爭相告知魚的蹤影。

巨石──自然的互動
感謝教育部推動「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以及計畫主持人臺中教育大學顏名宏教授不厭其煩的指導,使本校又營造了一個能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中去看、去聽、去聞、去感受、去嘗試的校園美感場域² ,讓孩子在白雲微風下奔跑,擺脫不健康的肥胖因子。全校小朋友的共同默契,是要脫鞋子才能進入這個區域奔跑、玩耍。可以發現,這裡的巨石不僅是天然的溜滑梯、瞭望台,也是人際互動的好地方。

它與籃球場的差別是:不會為了一分兩分的比數或是犯規動作,很容易就打鬧起來了。

在大自然中玩耍─獲得更多能量
《失去山林的孩子》的作者也提到:多元智能論的「第八智慧―自然觀察智慧」涉及專注力、創造力,是在柏油路或安全地墊上玩耍的孩子較難獲得的。因為在大自然玩耍的孩子,所能獲得的活動零件(loose-parts),如水、樹、花草、泥沙等較多,遊戲時較不易被中斷或成為片段的組合。這也使得在大自然玩耍的孩子會表現出更旺盛的求知慾……。

上述的論點已經印證在本校附設幼兒園的小小孩身上,而且老師發現,孩子除了自然觀察力變得豐富以外,更多了中午吃飯速度變快、食量變多、午睡睡得更熟等益處呢!

接觸自然的益處還包括:使人更有觀察力、緩解生活壓力、為孤獨寂寞的時刻提供滋養、使人有創造力、能促進社交、使肢體更加活躍(有較佳的體適能)。

讓孩子好,從校園開始
在校園裡,一般學生的視野,最高可能只到籃球框的高度。如何透過巧思,讓孩子的視野朝向高山、藍天和白雲,是成人要努力規劃與營造的。此外,要讓孩子有「觀微知著」、「一葉知秋」的機會,校園自然生態環境也不可少。

都會區的學校寸土寸金,更不要放棄小花圃的耕耘或盆栽的種植。因為唯有透過大自然體驗生命,才能讓人的感官、視野都擴大,不再侷限在自己身上。許多人一到假日就會遠離塵囂、出外遊山玩水,為的就是從大自然懷抱中獲得益處。

您擔心孩子缺乏創造力、想像力?您擔心孩子不懂得與他人分享嗎?您的孩子有過胖、注意力不集中或憂鬱、躁鬱傾向嗎?多帶他擁抱自然美夢、到戶外走走玩玩吧!從無生命的砂石、水塘、溪流、藍天白雲,到有生命的動物植物,都能讓我們的生命更豐富,期盼我們一起努力,不讓大自然在我們的生活中缺席!

1.《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全新 修訂版)作者:理查.洛夫;原者:Richard Louv。譯者:郝冰、王西敏。出版社:野人。出版日期:2014.12.24
2. 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專案辦公室/經典案例/國內案例/105 年度/花蓮縣秀林鄉崇德國民小學 http://caepo.org/domestic/46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