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認識我是誰?4-6 歲的生命教育

分享至...

【生命教育】

課程發展部主任 鍾美慧

4-6 歲充滿好奇心,可以自己做好多事情了,要怎麼幫助這個階段的孩子呢?

在親子營中,每到吃飯時間,5 歲的小明總是顧著跟小朋友玩,媽媽提醒、責罵都沒用,最後只好拿出 IPAD 讓他一邊坐著玩,一邊餵他吃飯。

4-6 歲已進入幼兒期,這個階段可以自行完成許多事物。那麼,有哪些事可讓孩子自行負責呢?不然,對孩子的發展與人格又有什麼影響呢?

4-6 歲兒童的發展任務與特徵 
自動自發或退縮愧疚 
心理學家愛瑞克森發展理論中,4-6 歲的兒童會好奇地探索這個世界。可以鼓勵孩子發揮好奇心與創造力,並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會因此獲得成就感,進而養成主動積極的態度。反之,老禁止他的意願與活動,甚至輕視或嘲笑孩子,則會引發做錯事的罪惡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形成退縮的人格。

形成性別認同 
這個時期,孩子也會對人體構造的差異非常好奇,藉由觀察父母和其他成人的行為,學習認識自己的性別,形成自我的性別認同。

發展社交能力 
這個階段是獨立行動和走出家庭的時期。他們喜歡跟其他孩子玩,在遊戲中獲得快樂,並發展出與同儕互動的能力。

父母可提供的生命教育
教育思想家誇美紐斯認為:「在幼年播下什麼種子,在老年就要收穫那樣的果實。」他也提出教養觀:「人比其他動物更高貴,不能像動物只注意身體養護和外表裝飾,更要注意人的靈魂。要以教育去滋補它,撫愛和照管他們的心智。」所以父母要致力於幼童健康心靈的建造,好培養一生的健全人格。

自我的建立 
*激發孩子自動自發的內在動機
父母多鼓勵孩子表達,幫助他在安全範圍內,自主、自發完成想要嘗試的事物,使孩子在一次次的成功經驗中,建立成就感與自信心,並激發主動學習與行動力。尤其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吃飯、穿衣、收拾玩具),必須鼓勵孩子自己做好。

另外,協助孩子在生活中建立好習慣,例如:物歸原處、按時吃飯、就寢、寫作業等,有助於獨立生活時的自我管理能力。

因幼兒學習仍停留在直觀的模仿性學習,所以父母的示範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培養自制力
學齡前兒童的邏輯思維、是非判斷力尚未建立,可藉由好的溝通,讓孩子理解 Yes 或 No 的原因,也培養忍耐與自制的能力。史丹佛大學透過棉花糖實驗(告訴孩子,如果等 15 分鐘不吃掉桌上的棉花糖的話,可以多得一塊糖),發現能忍耐的孩子長大後較有成就。所以幼兒若能培養較高的自制力,長大後就有能力延遲享樂,朝目標努力。

*發展語言及思維能力並建立正向信念
研究發現,6 歲前的智力已發展到 60%-70%。誇美紐斯認為:「兒童天性好動,凡喜歡玩的東西,只要沒有什麼損害,就應讓他們在玩樂中得到滿足。」誇美紐斯還提出,幼兒主要是視覺學習,應當把各門學問圖像化。

對幼兒來說,遊戲和繪本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透過圖象活動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豐富孩子詞彙,還可在對話中增進表達能力,建立正向價值信念,最重要可了解孩子的想法,增進親子關係,讓孩子所需的愛被滿足。

*提升情緒智能
健康的身心是成長的基礎,格言:「快樂是生命的泉源。」所以讓孩子保持快樂、正向的心情是很重要的。父母細心覺察孩子的情緒與需要,引導其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孩子因需要被滿足就能快樂。當孩子遇到挫折,父母可給予同理並引導抒發情緒,就能避免孩子積存負面情緒。

*建立性別認同
根據研究:「6-7 歲已能確認自己性別」,喜歡自己性別的孩子可增加其自我認同,擁有正向情緒、提升自信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長大後更有助於發展親密關係及進入美滿婚姻。

性別認同的形成,仍仰賴親子互動關係,通常兒子會向父親尋求認同,女兒會向母親尋求認同,所以父母親可分別多和兒子與女兒相處,更有助於孩子性別認同的建立。

與他人關係的建立 
*養同理心
4-6 歲兒童的人際關係,漸漸從父母擴展至同儕,若要增進孩子的人際能力,首先應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可藉由繪本,引導孩子想像故事角色的感受,或由辦家家酒遊戲,讓孩子藉由不同角色體會該角色的情緒。

*培養孩子的尊重與關懷力
尊重他人是人際相處的基本態度,而關懷他人更是美好生命的展現,應在幼兒開始紮根。父母若能展現尊重與愛,孩子便能耳濡目染,培養出相同的生命態度。

4-6 歲的兒童對許多事物都充滿熱情、躍躍欲試,父母若能幫助他們從各樣的嘗試中獲得成就與自信,並養成應有的生活自理及社交能力,就能儲備能力迎接下一個階段的挑戰了。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