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八卦-社會新聞提供的負面教材

分享至...

【理事長的私房故事】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黃迺毓

從一個爸爸的過世,看到這個社會對父親的期待…

前陣子有位知名藝人因病過世,連著好幾天媒體爭相報導,除了製作專輯談其悲歡離合的一生,也訪問其他藝人,以極其哀榮的方式紀念他的傳奇人生。

無法迴避的看著電視「新聞」(將影劇/娛樂消息當作社會新聞),也產生了一些想法和悲哀情緒。

父親的角色
首先,媒體強調他為了幫孩子多留點「安家費」,所以沒好好治療,以致延誤就醫的關鍵期。看起來好像塑造慈父的好形象,可是想想,他的孩子卻得一輩子背負「靠老父的血汗錢」生活的罪疚感,不知是會一生感念父親為他「犧牲生命」呢?還是覺得父親對他沒信心,怕他無法自給自足?或許孩子最希望的,是有個可以面對面聊天的爸爸吧!這點讓我很悲傷,這個父親到人生盡頭都還深信「金錢等於愛,甚於愛」,內在語言是:好爸爸就是多賺一些錢給他們花用。

這樣的價值觀在我們的社會中還是普遍存在吧?一般民眾好像覺得蠻感動的,也不再計較他豪賭成性、造成家人的痛苦和難堪的過往,一直強調他很會賺錢,即使虧損很大,仍有辦法重出江湖。

雖然都是「報導」,但這些花絮不斷散佈一些和生命教育背道而馳的信念,這種影響社會價值觀的潛移默化的「力道」,是很強大的。

孩子永遠的英雄
平日有在注意生命教育的大人,可能比較有警覺性,可以在閒談時,提醒孩子,這些作風不可取,不值得被推崇。從比較符合人性的想法,父親不管賺錢多寡,都是孩子心中的英雄,是值得尊敬的。

父親對孩子的愛也應該從「好好照顧自己」開始,雖然大部分的父親是家裡經濟的支柱,但那比較是「工具性」的一面,父親的「情感性」的功能也是家庭的支柱。

畢竟是秀場的大老,加上媒體的渲染,近年來他們家的「父女恩怨記」也在媒體上演無數次。若我們以看到的報導來回映,那種粗暴、一廂情願的父愛表達方式也讓人難受,而女兒的愛恨交加,對父親的不諒解和大動作的拒絕往來,或許只是製造效果,增加媒體報導篇幅,但是血淋淋的家庭劇這樣演出,實在很難說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父親節,令人百感交集,拿這負面教材發發牢騷,回過頭來要感謝上帝給我一位理性的父親,在我人生的重要關鍵,他都是決定性的角色。父親的角色非常重要,是神聖天職,讓我們尊榮所有的父親,也祝福每個父親,不但在職場上得到成就,也在家庭中享受溫暖。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