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種子發芽

分享至...

【名家專欄】

藍海曙光集團.永誠復健診所.語言治療師 李芝瑩

一孩子要進小學了,還不會閱讀怎麼辦?
在孩子快要進小學前,家長總是有許多的擔憂,除了擔心小朋友適應不良、無法專心聽課以外,也擔心小朋友會不會讀不懂課本,影響到學習。

因此,現在有越來越多人提倡家長和幼兒要進行「共讀」,甚至提早教小小孩認字,希望在進入小學之前,就準備好閱讀的能力。

其實,正式的閱讀期是從小學開始的。學齡前的幼兒不需要真的會閱讀,過度地要求幼兒閱讀,只怕會帶來反效果───讓幼兒感到壓力、討厭閱讀。

那到底學前幼兒要學會什麼,才能為未來的閱讀能力做好準備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閱讀就像是一顆種子
種子要落在適合的土地才能發芽,再加上陽光、空氣、水的滋養,小小的幼苗才能長大,成長茁壯成一棵大樹,在這個過程裡,每個成長的要素都是缺一不可。

同樣的,成熟的閱讀能力就像一棵大樹一樣,都是從小小的閱讀種子開始。在適當的環境、足夠的刺激之下,學前的幼兒對於印刷文字開始有概念,知道中文的閱讀方向是從左到右、由上到下,慢慢建立了一字一音的連結,然後出現常見字、符號的自動化連結。這個時期代表的是閱讀種子已經萌發,雖然還不是正式的閱讀期,但只要持續地給予學習機會,進入了小學,有了正式的讀寫練習之後,就能逐漸發展出閱讀能力了。

讓閱讀種子發芽
閱讀包含識字和理解兩大成分,談到第一部分的中文識字,就不得不談由字形、字音、字義所組成的鐵三角───讀者要能夠辨認出正確的字形、念出正確的讀音,連結到正確的意義,才能算是正確的識字。這三個要素雖然不一樣,但卻又相輔相成,是個缺一不可的黃金組合。

大腦裡必須先儲存每個字的意義,再串連成語詞、句子,最後才能理解作者想傳達的意思,完成第二個理解文意的階段。

因此,閱讀是個非常複雜的活動,在發展出閱讀能力之前,需要在學前培養的是幼兒對於文字符號的興趣,以及一些基本的概念。

學前階段幼兒的發展重點仍然是以口語為主,但在共讀繪本時,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增加幼兒對文字、符號的興趣。以下提供一些活動方式,與大家分享:

☑ 從認識名字開始
名字是常被使用到的文字,出現的頻率很高,帶著幼兒認識自己名字的字,不但可以常常練習,還容易製造成功經驗,讓幼兒更願意學習認字。

若自己的名字會認了,還可以認家人的名字,同時也增加親子間的互動。

☑ 把字變成一個小小的故事
若我們把一個字拆解成小小的故事,對幼兒來說比較容易吸收,例如:李───就是樹「木」下有一個小孩「子」;口───很像嘴巴張大大的樣子。

中文有許多象形文字,都可以從字形延伸出一個小小的故事,邊聽故事邊認字,有明顯的記憶點,讓枯燥的認字變有趣。

☑ 邊指字邊念給幼兒聽
我們和幼兒一起閱讀繪本時,從書名開始,就可以開始邊指繪本的文字,邊念給幼兒聽。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中文具有一字一音的特性,幼兒若能在聽我們念讀時,同時看著文字,不僅接收了聽覺刺激,還加上了視覺的刺激,能在大腦裡產生聯結。

第二,我們邊指字邊念給幼兒聽的時候,同時也示範了我們念讀的方向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幫幼兒建立正確念讀的習慣。

閱讀前的預備
「閱讀萌發」其實從幼兒兩、三歲就可以開始了。並不是要真的閱讀文字才稱之為「閱讀」,帶著幼兒看圖、認識路上符號的意義,引導他們去看各種文字符號,比較出差異,再慢慢建立意義,這些也都是在為閱讀做準備。

經過足夠的練習之後,這些聯結被建立起來,開始正式的閱讀之後,就不會顯得毫無頭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讀。

但同時也要提醒家長,千萬要記得這個時期的幼兒,不會認讀是正常的,會出現錯誤也是正常的,別要求孩子立刻學會閱讀,他們需要機會練習、也需要累積經驗,才能從中學習到適合的策略。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至...

You may also like...